可以說,這篇文章,是程行重生以來,語言辭藻最為華麗的一篇文章。
程行寫完後,看都沒看,便扔下了筆,一篇好的即興發揮之作,一氣呵成寫出來後,是不需要去反覆修改的。
天很冷,程行把手揣進了兜裡。
剛剛做題的時候沒感覺,寫完了才知道不戴著手套,手到底有多冷。
但是寫字戴手套,就寫不出什麼好字出來了。
程行把手放進兜裡暖了一會兒,才覺得沒那麼冷。
而坐在講臺上的餘中道,在看到程行將整張卷子都給寫完後,便向著程行走了過來,然後拿起了程行的試卷。
他先是看了看程行的閱讀理解。
因為他也很好奇,作者在做自己寫的文章的題時,一般會怎麼寫。
看完了程行的閱讀理解之後,餘中道便把程行的答題卡翻過來,去看了程行答題卡後面的作文,看了前面的幾句之後,餘中道便聚精會神的一點點看了起來。
然後他便知道了什麼叫真正的文采飛揚,才氣逼人。
是的,程行這篇文言文,給餘中道的感覺就是如此。
氣勢與鋒芒畢露。
他不是沒看過別人用文言文寫的作文。
學校文學社裡的一些學生,比如陳天祥周文傑這些學生,就曾用文言文寫過不少作文,雖然他們的文言文作文寫的也不錯,但跟程行的一比,就是天上跟地上了。
陳天祥跟周文傑的文言文作文,辭藻雖然堆砌的不錯,但是很多時候跟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已經不一樣了,完全是為了華麗而華麗。
但程行在辭藻華麗的同時,還能兼顧言之有物。
能兼顧言之有物,符合中心思想是很困難的一點。
因為從古文中引經據典想要找到符合文章貼近語境的句子很難,想要達到這一步,那就真的要去看很多書,記下很多經典的句子了。
程行這篇文章的音律、對仗、辭藻、典故無一不精。
可以說是把文字的美感發揮到了極致。
即便是讓看了許多書的餘中道去評價。
也只能評價一句文采飛揚,才氣逼人。
十七歲的程行。
這讓餘中道想到了同樣是少年時期寫出《滕王閣序》的王勃。
雖然程行這篇文章肯定比不上《滕王閣序》。
但只憑餘中道自己的感覺。
這是他近些年看過現代人寫過的最好的一篇文言文。
這程行,半年的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他對程行是熟悉的。
因為他所教的班級也在三樓。
而且那時候的程行還是學校裡有名的混混。
那時候的程行,可以說是學校裡所有老師最討厭的學生,整天打架鬥毆,而且很多學生不知道為什麼,就喜歡跟著他一塊混,認他做老大。
算是把學校搞得烏煙瘴氣的。
但他只用了半年的時間。
就已經靠著《燈火》《安河》《安城》這三部作品。
成為聞名天下的作家了。
而這篇文言文一出,同樣也能在省文壇掀起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