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水災的解決辦法
特別不可愛的封寒笙此時卻正在頭疼。
府衙中,台州都督焦起面色嚴肅的坐在那裡,台州通判、主簿等官員也坐在周圍,穆先生坐在下首,靜靜的聽著其他人討論,輕易不開口說話。
“饒州安文縣水災,初始只涉及這一縣,卻因為知縣管理不當涉及了大半個州,如今災民大多湧到了衡州等地,距離咱們台州不遠,該怎麼防範和安置災民,咱們總得有個章程。”台州通判面色嚴肅,身板努力挺直,表達出他的認真的意思。
也不怪他如此,自從封寒笙來了之後,豪紳世家們被借力打力都安分了許多。而封寒笙要能力有能力要家世有家世,他現在撈錢的手段少了許多,好在去年靠著在京都吏部一個官員後院做妾室的侄女搭上了線,今年只要台州沒有大問題,他就能得個優,到時候升官發財指日可待。
主簿等人態度比較比較堅決,“咱們台州去年豐收,府衙內多少還有些存糧,大不了到時候在縣外設立州棚,讓災民們每日領粥填飽肚子,等饒州安穩了,再讓他們回去!”
焦起聽的笑了下,“吃飽喝足閒得發慌還有一把子力氣,到時候不鬧出事情來才奇怪。”
他在軍營待了許多年,倒是有些經驗。新兵一到,那定是要給個下馬威的,之後每日操練耗費精力,也防止他們吃飽喝足精力太足在那鬧事。
主簿一噎,看向封寒笙,“知州大人,您看如何?”
封寒笙在沉思。當年他剛到的時候,接手那些前任知州留下的災民,是允許他們開墾荒地、向官府無息借銀,安家落戶的。
但是,這波災民卻與前一次的不同。
京都距離這邊太遠,他與京都封府通訊,一趟都要一個月左右,便是地方上報京都什麼軍情大事,也要七八天左右,這就導致了京都對地方的管制不夠,如果地方瞞住了一些事情,京都那邊與睜眼瞎無疑。之前江南道官吏案件就是一個例子。
此次饒州安文縣發生水災,本來不算太嚴重,只要知縣好好的下達正確的解決辦法,最終是會得以解決的。但是,安文縣知縣卻膽大包天,夥同富商們高價出售糧面等物資,逼的百姓賣兒賣女,為了活命不得不遠走他鄉。
若只是如此,也還好處置。偏偏下轄的一個鎮民風彪悍且三教九流之人居多,不滿知縣與富商勾結,一氣之下聯合了眾人直接將這些禍害殺害,然後自己接手這些物資稱王稱霸起來。
後來饒州知州聯合饒州都督手下的軍隊對這些人進行清剿,這些人一部分見機混進了災民裡,一部分被軍隊抓獲。很多逃難的人路引也沒有、文牒也沒有,根本無法判斷是不是受災的災民。
偏偏災民數量佔了半個州,這樣多的人,若是貿然清剿或者放他們進入,都會造成一場災難。
眾官員見封寒笙沉思著不說話,也都沉默下來。
這些府衙官員們心裡並不想出什麼與眾不同的主意,這次的事情看著就是個棘手的,若是他們的想法實施下來的時候有些偏差,那不就是現成的背鍋俠了嗎?
封寒笙沉吟半天,突然說:“餓著他們不可取,就是泥人還有三分火氣呢,若是逼急了直接反了該怎麼辦?”
通判、主簿等人瞪大了眼,被封寒笙直接了當的話語嚇了一跳。
焦起卻點點頭,“台州現下糧食還算充足,但也不能任他們白吃白喝。而且升米恩鬥米仇,太過容易得來的終究不會珍惜。”
其中一個府衙官員想了想,突然道:“大人,不能貿然放他們進來。自古以來洪澇等災害還伴隨著瘟疫等疾病,當好生防護才是。”
通判聽了簡直心臟都要嚇停了,“瘟疫?”
那官員特別一本正經的點點頭,“對,通志曾有記載,當年……”直接給他聲情並茂的背了一段通志。
“不能讓他們進來!”通判臉色驟白,語氣堅定極了。
封寒笙看了他一眼,收回目光後又與焦起對視一眼,然後說:“咱們台州城的路況還算不錯,但是我之前曾去往周圍縣城,路況要差上很多,有些地方馬匹根本不好走路。”
焦起也點點頭,“台州氣候原因盛產水果,但是水果向來嬌貴,沒有好的路況運輸也是個麻煩。平日裡若是勞役勞民傷財,但是如今卻有了些壯勞力過來,可以由府衙、縣衙、豪紳還有百姓,各出一些錢或者糧食僱傭這些災民,提供三餐和一些銅錢,讓他們修路。”
這個主意非常的好,在座的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