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挺氏自然不止一位人王。只要提挺氏不曾失德,不曾失去帶領人族發展壯大,指引人族前進方向的德行,那麼就會一代代的傳下來。
當什麼時候,提挺氏覺得已經無法擔負、指引,那麼,提挺氏就該退位了。
這是歷代人王的交接規則。
在大荒的大環境下,不存在內鬥的可能。內鬥,還不等鬥出結果,就給周圍的其他種族滅了。
不能露出絲毫破綻。
當代提挺氏人王是一位雄壯無比的大漢,坐在那裡,猶如一座最牢固的大山,氣勢沉穩,不可動搖。
“今次會盟,我仍為主持。”
人王站起來,彷彿一座山拔地而起。
他目光灼灼:“會盟萬載一回。上個萬載,我族雖然仍舉步維艱,但取得的成果,亦是看得見的。”
“諸部首領可暢所欲言。將遭遇的困境、解決的辦法、遇到的奇聞異事、神魔精怪,及最重要的,下個萬載的路子,咱們在一起,仔細商討,定一個章程。”
人族會盟,除了商討萬載短計,另一個就是匯聚九方諸部在上個一萬年裡的成果和經驗教訓。
萬載只是短計——一萬年不長。
而成果,譬如各部落鑽研出的新的修行法門、創造的新奇事務、發現的新的有益或有害於人族的物種、在更深處的大荒之中遭遇的各種以前不認識的神魔精怪祂們的特徵等等。
這些知識,都要匯聚起來,記錄在人族的祖地之中。然後透過巫師,傳向九方諸部傳承,共享之。
至於經驗教訓,亦是如此。遭遇某種困境,比如什麼地方的水土是怎樣的,剛開始的時候不適於生存,後來用什麼辦法進行改良,改良到適宜人族生存。
比如遭遇的某種精怪,具備怎樣的神通,如何去防備,並在與之鬥爭之中獲得的針對性辦法。
比如某些植物、精怪能不能吃,該怎麼吃。味道怎樣,功效怎樣,凡此種種。
事無鉅細,只要有用的,都要積累起來。因為這是知識。
從許多年前開始,祖地就在有意識的整合、吸納知識,編纂人族第一文明歷程篇章,兩部,一部是《大荒經》,闡述的是人族本身遇到的問題、解決的辦法。
另一部便是《山海經》,闡述的是人族在開拓大荒時,遭遇的種種奇異環境、神魔、精怪的資訊!
因為人族還沒有能夠普及到每一個族人的文字,這部山海經只能以道紋敘之。修為不夠的,看不懂。
只有成為巫師,懂得溝通天地的道理,才能看懂這兩部文明篇章。
先開口是,是西方第一大部首領,大庭氏。
大庭氏道:“我之部落致力於西向,細節、細微之處,已著於獸骨,昨日已送入祖地。卻有些重大之事,須得這裡說一說。”
他一開口,諸部首領皆作傾聽狀。
大庭氏道:“千年前,我部一支開拓至槐江之山。槐江之山雄偉高大,不知幾萬億裡。山上有一神魔,號為英招。”
喜歡行走歷史神話:從呂洞賓開始請大家收藏:()行走歷史神話:從呂洞賓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