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就是,朝廷漸漸失去當地人民的擁護……這反而使得歐陽德手下的‘大越’軍很輕松的就將福建路大部分地區掌握到了自己的手裡面,而這其中還包括了以前對於自己這一支農民軍和排斥的地區……這僅僅是因為自己手下的地區稅務的負擔更輕一點、而且不論是糧食還是各種農産、副産品都能夠買上不錯的價錢。
‘大送’國內的叛亂一直都沒有停過,特別是從那個‘康王’南渡之後建炎元年),荊湖、江南、嶺南、福建路……基本上就是說整個‘大送’泰半的地方都發生過叛亂。
從建炎元年開始,到處都有農民起義。只不過是有的人運氣好有的人時運差,有的被早早地撲滅,而有的能夠躲在老山溝裡面茍延殘喘直到等到變數……
好運的是自己等到了!
更加好運的是,自己還找到了戰爭的真意:戰爭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也正是因為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在自己佔據了幾乎整個福建路之後,對外從南到北只是佔據了潮州、梅州、會昌、瑞金、虔化、南豐、建昌等幾個橋頭堡,然後就關起門來搞發展,這叫什麼來著?
……對!
這叫‘高築牆緩稱王’!
之後就是暗中挑動其他路州縣當中那些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卻是依然含怨的地方……只要這些地方不能夠被平整,不要說朝廷會直接來福建路這樣一個‘窮山惡水’的地方,就連他們現在的那些稅賦重地都不一定能夠將收多少稅賦。。。
反而因為這些地方的叛亂,而隔壁的福建又很安定,大量的人口會朝著福建趕過來,這些多餘的人口更是加大了福建的發展,同時兵員什麼的也不再會缺少。
而更加更加爽的是,就算是多餘的人口一下子養不活,也可以偷偷滴將這些家夥給賣了!沒錯,就是賣了!
而且還是一個不錯的高價錢,而換來的卻是白花花的大米!
聽這些瀛秦的商人說,就在南海之外千裡的地方,那裡有一個被秦人稱作‘西南海’的地方。這西南海是一個萬島之國,秦人在那裡有一塊和整個福建路都差不多的大島,但是那裡卻是不像福建這樣多山,而是地勢平坦、雨熱充沛、土地肥沃……卻缺乏足夠的人去耕種。
因此,只要有足夠的人,就能夠換到糧食,一個十五歲以上三十歲一下的壯漢能夠價值十石米,白花花的新米!
為了能夠方便對人口的轉送,秦人佔據了福建海外的澎湖嶼,而歐陽德為了方便或者說隱秘行事,就在澎湖嶼的對面選了一座封閉島嶼——嘉禾島廈門島)作為人員的轉移基地。
而這種是雖然不怎麼道德,但是方便之處卻在於不僅能夠賺取好處,還能夠排除不安定的因素,除了少部分自願出海闖蕩的人,大部分還是那些不規矩反了錯或者和朝廷交戰過程當中接受的俘虜,這樣處理給秦人既能夠做到少造殺孽還能夠驅除隱患……
“……”
未完待續)
〔注〕:臺風,在中國古代一直是被稱為‘颶風’的,明末清初改為了‘飈風’,1956年改為了‘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