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一十章 朐陽墓前遙望海(下)

“以後不準你傷害兔子這樣的小動物!”婉昭堅定地說。

“嗯嗯,我知道的……”

兩人又停了片刻,便就離開了。

並不多遠,又見到一石蟾蜍,那蟾蜍長寬近一丈,半人來高,栩栩如生,數百年前憶辰並未見過,顯然是新雕之物。

又走一段,卻又見一隻石象。這石象又比蟾蜍大了許多,長寬也有丈餘,更比人高出不少,外形肥碩,豐滿生動。奇的是這石象的四足,卻是踏著四朵蓮花。

大象,如此沉重之物,卻是踩在蓮花之上,為何要雕琢地如此奇怪呢?而且大象之前,還有一個半人來高的小石人,手指勾鞭,腳帶鐐銬,似是馴象之人。

而再走下去,發現人又多了,似乎除了山下那大廟宇,人們還去另一處地方。憶辰二人皆是疑惑,也便跟著走。

朐陽山本不大,去到哪裡也並不遠,跟了人群,很快也就到了。

方見一塊闊地上,聚集了好多人,或是面壁而坐,冥思哭想,或是講學論經,談論典故,或有的似乎只為一睹此處之風采。

這裡有究竟有什麼特殊?

便是那一面石壁。

憶辰數百年前自然也來過此處,那時此處不過是面普通的石巖,而現在,石巖之前竟已被雕刻了百餘個大大小小的人像,大的有一人來高,小的只有十指之高,形態各異,憶辰卻看不懂畫的是什麼人。

而在石壁前的人群中,憶辰還發現了一些怪人,這些人竟剃光了頭發,穿著奇特的服飾。

同身邊人打聽了一些,方知原來這些剃發者,名為僧人,並非道家之人,崇信的卻是佛家。

憶辰問什麼是佛家。

人們便說,是道家始祖老子西出函谷關,一路上苦思冥想,到了西域天竺,又創立的一門教義,也是教導人們清靜無為,講求眾生平等,大徹大悟,四大皆空。

而原來面前這石壁之上,同時繪刻了道家與佛家的典故。有五帝之首的黃帝,有道家之祖的老子,也有迎接老子西出函谷關的尹喜。而更多的卻是佛家人物與典故,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一副以釋迦摩尼仰身臥象為主的涅槃圖,有捨生飼虎圖、飲宴圖、疊羅漢圖,更有佛像、菩薩弟子、力士等諸多人像。

憶辰不免有些疑惑,道家與佛家或有相似之處,然到底是兩家教派,怎的卻將典故刻在同一面石壁之上呢?

又問了幾問,方知先前那隻石象亦是佛家之物,乃是六牙白象王在水中步步生蓮的典故。而不單佛家,山上也新刻了道家之法像,例如山頂的“石承露盤”與“杯盤刻石”,便是道家之物。

道佛並行,共存一處,原來當世之人既喜黃老又學浮屠之人,並不在少數。而山下那廟宇名為東海廟,在道教中,老子為“大老君”尊為後聖,而其下的東海君是為古東海之神,正被奉祀於“東海廟”。此地現在亦是東海濱道家第一勝地。

而憶辰想到那石承露盤、杯盤石刻皆是帝王聽方士之言,欲接仙風靈露造長生不老藥所用,心中一陣無奈。長生不老藥,長生不老藥,自古帝王都喜被人喚作萬歲,然為帝王者,百歲者鮮有,又何來萬歲,又有誰人真能長生不老呢?

有路人見憶辰面容苦澀,顯是多日裡愁苦所致,便勸他去東海廟敬香,所謂道佛合一之處,許願必靈。憶辰從不信這些,婉昭卻是喜歡,一定要拉著憶辰到東海廟中去。

進得廟裡,卻是廣闊,但見廟中亦是道佛兩家之法像合立,也並不顯得唐突。入得正殿之中,乃見東海君之神像旁,竟還立著佛家的法像,卻讓人覺得有些別扭了。

憶辰也同旁人般拜了幾拜。

想來是這佛家初來華夏,故而必先依附於道家,待得自家成熟了,恐怕便要撇去道家,自成一脈了吧。

將廟中神像盡皆拜過,兩人便出了東海廟。

一出東海廟,婉昭卻站住了。

憶辰疑惑地看向她。

“辰哥,如果我騙了你,你會原諒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