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食用菌種的種植。
利用枯草、秸稈等種植食用菌種,種植完之後可以將底物和其他農業廢料如各種動物糞便等)一起發酵產生沼氣和肥料。
而肥料又可以轉回去灌溉農作物,農作物的收割後剩餘的廢料又可以拿去種植食用菌,這樣形成一個生態迴圈。
另外研究表明能在二氧化碳、氧、氫及氮等混合氣體中生長的細菌。
進行混合氣體培養,不僅能獲得大量營養價值高的菌體蛋白,而且能回收燃料廢氣、防除公害。
說起肥料,很多作物都需要氮肥。而我們比較熟悉的根瘤菌等,就能起到很好的固氮作用。
由於根瘤菌和豆科等植物共生,因此可以應用到立體農業中。就是說,將目標作物,和能與根瘤菌共生的作物一起種植。
對農作物來說,除了營養以外,最讓人關心的就是病蟲害了。
以前病蟲害的防治都是透過農藥來應對的,但是農藥對環境的汙染大,不利於農作物的持續生長,這時候微生物就派上了用場。
透過將匯入特定質粒的細菌感染作物,可以使得作物獲得某種抗病抗蟲害的性狀,這樣就能避免蟲害病害同時不怕農藥對環境和作物的副作用。
最後就是我們不太熟悉的,但卻也離不開我們生活的環保行業。
近年來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汙染也越來越嚴重。
而先前各種物理和化學的環保方法也似乎會顧此失彼,於是人們把目光放在了微生物應用上。
例如現在的汙水處理,以前是透過加入各種試劑中和沉澱廢水中的重金屬和有毒物質再排出廢水。
可迴圈的重金屬,和有毒物質就拿去再利用。但是那些不可迴圈的,始終會或多或少地對環境,造成或重或輕的汙染,可以說是治標不治本。
但是一些微生物,可以透過其他一些物質的作用,或者直接利用以降解廢水中一些有毒的成分,並且形成活性汙泥,吸附廢水中的懸浮顆粒,使得廢水的淨化更加徹底。
除了廢水處理,環境的生物修復,也是當今環保行業中一項重要的課題。
近年來,隨著大量非生物有機化合物合成的生產使用,以及資源的開發利用,進入環境中的有害汙染物越來越多,並且在環境中長期存在,而且難以降解。
由於這些汙染物的潛在毒性、誘導性及生物累積效應,引起各國研究學者的極大重視,極大地促進了生物修復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ediation,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催化降解環境汙染物,減少或最終消除環境汙染的受控,或自發過程。
生物修復的基礎,是自然界中微生物對汙染物的生物代謝作用。
由於自然的生物修復過程一般較慢,難以實際推廣應用,因此一般指的是,在人為促進條件下的生物修復。
與其它物理、化學治理方法相比,如填埋、燃燒等,對於汙染物僅是稀釋、聚集或不同環境中的遷移作用。
化學方法易造成二次汙染,而在生物修復作用下汙染物轉化為穩定的、無毒的終產物。如水、二氧化碳、簡單的醇,或者是酸。
以及微生物自身的生物量,最終從環境中消失。
目前,生物修復已成為一種新的可靠的環保技術。
當然,微生物在其他方面,如冶金都有利用,只是沒有必要在此詳述而已,我只負責講解微生物,在農業方面的具體利用。
因此,微生物在各個方面的應用前景都相當可觀。然而,雖然說現在微生物的應用已經相當廣泛,可是我們對微生物的認識,事實上卻只是冰山一角。
就像抗生素的利用,以前我們以為抗生素是萬能藥,除了部分的抗生素,其他的副作用也不大,從而導致濫用。
於是現在就出現了超級細菌。
那麼在其他方面又怎麼樣呢?
所以,在認識怎麼利用微生物的同時,我們應該加深對微生物在其他各種方面的認識。
只有在全面認識微生物的情況下,我們才不會過度使用並依賴微生物,以導致日後各種不可預料的不良後果。
所以,我認為你們從現在開始學好微生物學技術,在將來不僅能為自己的前途打好基礎,也能有機會,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講臺上的楊萌,並沒有看什麼教案,直接就這麼講解了下來。
這讓下面的這些學生,有了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喜歡這個農民要逆天請大家收藏:()這個農民要逆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