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三十八章 考成法年終述職(二)

賞罰分明方令諸位做事更有積極性緊迫性。

三公九卿考評為甲上當加食邑五十戶,甲中當加食邑三十戶,甲下當家食邑十戶。

考評等次為乙,不加食邑。

考評等次為丙,當按照情況扣除食邑,且調離其所任職三公九卿之位。

唯有連續三年考評等次為甲中以上方可重回三公九卿之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且俸祿也要有所調整。

其餘諸官員,丞相、御史大夫。”

丞相桑弘羊、御史大夫趙過躬身拜下,應了一聲。

劉進接著道:“丞相府及御史府商議一番,兩千石及兩千石以下官員考成獎懲之事。”

“唯。”兩人應了一聲。

劉進接著說道:“諸位,考成不是目的,考成之目的是為了目標達成。

朕以為諸位當以此次考評為契機,總結去歲之不足定下今歲之目標。

唯有如此,我大漢方如那滾滾東流之水,不斷向前。”

“唯。”眾人紛紛應道。

劉進方才滿意的點了點頭,他繼續問了一句道:“除考成之事外。諸位可還有他事或難題許向朕提的?

眾人一聽,紛紛交頭接耳的商量起來。

劉進看著眾人也沒有打擾。

這時候還是敢言敢說的大鴻臚蘇武站出來對劉進道:“陛下,臣以為我大鴻臚府目前最大的難題便是人手不足。”

說來人手不足,此事還怨劉進。

目前成熟的選拔機制尚未出現,其人才選拔機制的發展歷程如下:

周代以“鄉舉裡選”的方式,即由“鄉老”等選拔本鄉土的賢士,經過地方長官的層層上貢,直達中央。上貢到王的賢士,由王親自考試,內容是射箭。

在周代以前的社會中,只有統治集團家族的成員才有可能接受教育而成為知識分子,國家機構的各個組成部分,實際上主要由統治集團內部成員所世襲領有,具體表現就是周代的“世卿世祿”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即使有某種舉薦選拔,也基本上不超出宗法家族的範圍。舉薦選拔超越世襲血緣關係的羅網而登上高位的只能是極其偶然的例外。

到春秋時期,“禮崩樂壞”,世卿世祿制被嚴重破壞,一些原來不是貴族的下層人士得到破格任用,透過舉薦、考核而選拔登進人才的情況越來越多。由舉薦考核而任用的官僚制度逐漸產生。而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教育面的擴大更加速了這一過程。

到了漢朝,提拔民間人才採用的是察舉制與徵辟制。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7年)劉邦下詔命令各級臣下舉薦賢才,形成後世鄉貢的最初形態。漢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五年公元前165年)又兩次下詔命令各級官員舉薦“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並對被舉薦者採用策問的方式進行考試。

漢武帝根據董仲舒的建議,詔令各郡國舉孝子、廉吏各一人,後來兩科逐漸合併為一科,稱為“孝廉”。此外“秀才”也是察舉的重要科目之一。孝廉重在德行,秀才重在才能。

然而到了劉進這,察舉制和徵辟制又出岔子了。

喜歡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請大家收藏:()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