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一十九章 討論諡號

《漢武故事》中記載,漢武帝劉徹在一次宴會上,對朝臣們說:“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此後流言便開始了,甚至直接成了“代漢者,當塗高也。”

以此為依據,上一世歷史上,董仲舒的再傳弟子眭弘對漢昭帝說,漢室氣數將盡,漢家皇帝應該及時尋求賢能之人,把皇位讓給他。漢宣帝劉詢的太中大夫蓋寬饒,也曾建議劉詢禪讓。

因此對於大鴻臚蘇武的話,劉進縱然是面色不好看,卻也未責備,只是開口說道:“當年之事大鴻臚尚在匈奴。

實任繡衣使者江充矯詔欲治朕及先帝與死地,為求自保,先帝無奈子弄父兵,其情況大鴻臚伱不瞭解,此事揭過。”

大鴻臚蘇武聽此,拱手對劉進拜道坐下。

然此事,一太學博士卻咳嗽一聲,起身道:“縱然如陛下所言,先帝無奈二子弄父兵,其乃事實。

先帝大節有虧,臣以為當為下諡。

《逸周書·諡法解》有云:不思忘愛曰剌;愎狠遂過曰剌;暴戾無親曰剌;暴慢九卿曰剌;不思安樂曰剌;暴慢無親曰剌;妄愛曰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臣以為先帝當諡為刺。”

劉進一聽直接怒了,劉進直接怒了,他剛剛已經耐心解釋了其中的是非曲直,這傢伙竟然還給自己上眼藥。

劉進眼中露出一絲狠戾之色,想要殺人。

然劉進看了一眼那太學博士,發現那太學博士神情之中卻沒有一絲懼色,站在那裡,目視劉進,顯然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了。

劉進當即腦袋清醒過來。

他忽然想起來上一世明朝時候文官有種奇葩的行為,叫做騙廷杖,又或者叫“訕君賣直”。

所謂廷杖是明朝獨具特色的一種對大臣的肉體和精神的懲罰,就是宮殿之上公開的用板子打大臣的屁股,輕者重傷,不幸者立斃杖下。

然明朝的文人大臣特別重視聲名,一個個讀書人,讀了一輩子,便是希望流芳百世。

可是歷史中能被史書留下名字的人太少太少,能建功立業流芳百世的機會也是千載難尋,而廷杖就是一條捷徑。

付出一點肉體疼痛的代價,被皇帝打一頓板子,史書留名,千古傳頌,世人敬仰,既積攢了美名和資歷,又給子孫添彩,給祖先爭光,只要打不死,立刻就是名人,這買賣只賺不賠,因此很多人竟然會去騙廷杖。

其諫言的目的是不正當的,其目的就是故意得罪君主來賣弄自己的“正直”,這樣,“訕君賣直”並不會從某個決議本身的對與錯出發去發表意見,而是發展到了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地步。

明顯,此人的行徑就如同明朝時候騙廷杖的大臣一樣,目的就為了史書留名。

而此太學博士說完,眾人也被這太學博士的話給震驚了,當著新任皇帝的面,這傢伙竟然想讓新任皇帝的老爹遺臭萬年,這傢伙簡直找死。

然而知曉其心思的劉進豈能,對於這樣的人,豈能給與他這樣的機會?

當即,劉進盯著此人,對身邊人招招手。

接著先帝時期的中書令到達劉進身邊。

劉進對其人問了一聲道:“給我查一下,此人是誰,家在何郡國,其家中可置辦產業。

若置辦的產業,產業具體為何?”

中書令乃是協助皇帝處理公文的,一個個皆是博學多才,博聞強識之人。

如司馬遷、張安世等皆做過中書令。

因此聽得劉進詢問,此人看了一眼那太學博士便給劉進介紹起來。

喜歡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請大家收藏:()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