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古典詩文創作,講究“鳳頭豬肚豹尾”六字。
說的是寫文章開頭要精彩絕美,引人入勝,如同“鳳頭”。
中間部分要詳實緊湊,言之有物,如同“豬肚”。
結尾部分則要轉出新意,起到總結警醒世人的作用,如同“豹尾”。
這類總結,後世的好萊塢也做過,也就是圈內鼎鼎有名的“三幕式”,實乃實踐與理論的上等結合,符合大多數觀眾的邏輯概念和接受水準。
對於一個關注“講故事”這個主題的圈內人而言。
這就是有如“道”一般的存在。
所以。
不只詩文創作如此,電視劇總的來說也是這樣的規律!
《大秦帝國》開篇是秦魏兩國大戰,輔以雙方內部的各種矛盾,讓人目不暇接。
大結局的最後兩集也做到了先聲奪人。
在商鞅已經入獄之後。
第四十七集一開篇。
就是嬴駟正式登基後的第一次大“朝會”。
由於商鞅默許,嬴駟和贏虔的推波助瀾,秦國大舉“逸民”,“元老大臣”老世族們又重新走上了朝堂。
在老甘龍的帶領下,原“中大夫”杜摯,“孟”“西”“白”等老臣一起立於左側。
受商鞅政策影響而崛起的新興軍功貴族,也是商鞅的鐵桿支持者。
則在“上大夫”景監,“國尉”車英的帶領下則立於朝堂右側。
兩方人馬涇渭分明!
昭示著秦國此時從朝堂到民間的割裂。
與此同時,六國聽聞“大敵”商鞅入獄,也分別派出使臣入秦。
在這場“朝會”上。
“使臣”,“倒鞅派”和“保鞅派”三方人馬在朝堂上就“商鞅如何處置”這個問題進行了一輪交鋒。
嬴駟在君主席上一言不發,最後憤然離場!
這一段精彩的朝堂戲看得觀眾是目不暇接,拍案叫好!
看到六國使臣堅決要求殺掉商鞅,觀眾們紛紛擔心嬴駟會聽信使臣們的“讒言”!
看到老世族們給商鞅列舉十大罪狀,要對他五牛分屍,觀眾們又是在心中暗罵,又是氣憤不已!
看到軍功貴族們為商鞅說好話,論證罪狀的不合理,他們覺得舒心不少,總算有人為他說好話,知恩圖報。
他們同時也感受到,“嬴駟”此時身上的陰鷙氣質似乎被驅散了不少,臉上透出些許生機,有乃父年輕時的模樣,勉強招人喜歡。
可還沒等他們感嘆多久。
視角轉到劉菲包飾演的“熒玉”這邊,氣氛又陡然跌落下去。
原來,“熒玉”猜到了商鞅會被處置,傷心過度,竟然一夜白頭,奄奄一息,眼看就活不了幾天了~
熒玉之前都是以風風火火的形象示人。
驟然以這副憔悴的模樣出現,馬上揪住了觀眾的心。
再加上是有小丫頭這個路人好感度拉滿的女演員出演,大家都對她的遭遇心疼不已。
接下來。
在車英的護送下,熒玉總算能進入國獄,和商鞅最後見上一面。
見到熒玉如此情況,商鞅自然心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