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太後下令,楊庶人以昭儀之禮治喪下葬,這兩日就出殯。
然而,楊右相與楊夫人進宮來到寧壽宮,雙手奉著祖上得賜的聖物,一把景帝題詞的禦扇,懇求劉太後徹查楊昭儀的死因。
景帝是文聖與武聖的長子,在位時勤勉政事,愛民如子,得帝皇雙尊的睿智與風骨,延續了上一代的盛世宏圖。他器重楊家,賜給當時的楊大人一把禦扇,並題了詞,以示恩賞。
而今,楊右相憐惜女兒死於非命,以此禦扇為女兒討公道。
劉太後言明楊昭儀犯錯在先,暴斃在後,真相便是如此,這就是公道。
楊右相義正詞嚴道:“昭儀娘娘的確犯了大錯,但也接受了懲處,在春蕪院悔過,了此殘生。然,娘娘年紀輕輕,怎麼會忽然暴斃?這當中必定有隱情,臣懇請太後娘娘徹查此事。”
無論她怎麼說,他都不肯離去,定要求個明白。
其實,一個被廢黜的妃嬪暴斃了又如何?千百年來,後宮諸如此類的是再正常不過。
然而,如今劉太後掌權,一些對她不滿的大臣好像有了鬧事的理由,凡事都要力爭到底。她也擔心風評不佳,往往會協調讓步。
再者,此事轟動朝野,她擔心楊家煽動其他對她不滿的大臣鬧大,便下旨傳大理寺卿和仵作進宮。
燕南錚奉詔進宮,帶著仵作來到停放楊昭儀屍首的殿室。
這次,他依然要蘭卿曉協助,派人去傳她。
蘭卿曉趕到,心想著楊昭儀之死,到底掀起風浪。
她行了個禮,螓首微低,燕南錚看她一眼,神色波瀾不興。
楊昭儀是天子妃嬪,楊右相又在場,仵作不好驗屍,燕南錚吩咐道:“卿卿你察看楊昭儀的身軀,仵作察看頭部和四肢。”
楊右相同意他的安排,仵作轉過身去,叮囑道:“你看看楊昭儀的身軀有沒有傷口,要仔細地看,細微之處要看清楚。”
燕南錚和楊右相也轉過去,蘭卿曉開始察看。
雖然已經察看過一次,不過這次她更仔細了。和上次的結果一樣,楊昭儀的身上沒有傷口,連繡花針紮的小孔都沒有。
爾後,仵作過來察看,道:“下官看看楊昭儀的頭部和四肢。”
認真、仔細地檢查了一遍,他沒有發現傷口與瘀傷。
“你看仔細了嗎?”楊右相不相信這個結果。
“下官看仔細了,不過下官再察看一遍。”
仵作從頭到尾又察看起來,蘭卿曉把楊昭儀的上身翻起來一些,好讓他察看後腦。
他“咦”了一聲,在屍首的青絲裡摸了又摸,爾後把青絲撥開,“殿下,楊大人,這裡有細微的傷口,應該是繡花針一類的細小尖銳物刺入的。”
蘭卿曉湊近看,在天靈蓋往後一點,的確有一個細微的傷口,太細微了,秀發遮掩,難以發現。
“本官的女兒致命傷在哪裡?是不是頭部這麼小的傷口?”楊右相氣惱地問,“有沒有內傷?”
“楊大人,楊昭儀沒有內傷,髒腑完好。”仵作恭敬道,“楊昭儀死前沒有掙紮的痕跡,面部、全身死白,比尋常的屍首還要白,全身只有頭部天靈蓋下的細微傷口。下官愚見,楊昭儀的致命傷應該是頭部的傷口,且流失了至少半數的血。”
“你的意思是,有人從楊昭儀的頭部吸了很多血,以至於楊昭儀活不了?”蘭卿曉驚駭地問。
“怎麼做才能吸了這麼多血,不留下半點痕跡?”燕南錚皺眉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