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畢竟這只是我一時怒火攻心,公子你對我所受刑罰卻是毫不知情的。罪魁禍首,還是因為趙高這個狗賊!
我在你逃離後思量再三,覺得此事須上報秦王,但我雖通秦語,卻不識文字,找人代寫奏疏又會走漏訊息。於是我找到身為中車府令的趙高——他常年出入左右,對秦王的脾氣熟知,代寫奏疏最為合適。所以我並沒有在當夜直接稟奏秦王,而是先向趙高尋求幫助。誰料事後被下至獄中我才得知,那趙高竟在奏疏上信口開河,稱公子私通楚國叛黨,意圖不軌!
我是個粗人,受如此酷刑,只覺得心中冤屈無處可伸,便在獄中暗暗發誓,要殺光所有負我之人……”
“可你為何現在卻不想殺我了?”
“你在雪地裡替我擋下姓董的擲來的匕首,並身受重傷,讓我很驚訝。雖不知你救我的理由究竟是什麼,但我這個人一直都是有仇必報有恩必還。況且——”張信稍稍停了下,眼睛裡竟露出一絲憐惜的神色:“我從小在草原長大,草原人相信馬是具有靈性的動物——那匹汗血寶馬,為了救你而不惜捨命,我相信馬兒的眼光不會錯,你是一個值得救的人,不枉我們這群人跑一趟!”
休養了一日有餘,扶蘇便已能下地走動。張信的族人兩三日便會將營地遷至新的地方,此時他們正在拔除營寨,趁下一次風雪到來前,將東西捆裝在需要八匹馬拉動的雪橇上。
扶蘇裹著已洗淨的狐皮大氅,鑽出了營帳。張信不知從何處來到了他的身邊,見扶蘇恢複得不錯,便向他介紹道:“如何?第一次見犬戎人遷移,很震撼吧?草原人四處為家,哪裡有水草,哪裡就有我們。這九原城靠近河水,周邊水草肥美,我們本是不用如此頻繁遷移的……”
“我也曾聽說,九原城邊的犬戎遺族與秦人已似一國之臣,一家之親。”
“可惜……那說的是前些年。自綿諸、大荔、義渠三國被滅國後,犬戎便已不複當年之勢。我母親族人原本久居上郡邊境,不料屢遭一自稱匈奴的部落驅趕,只得隨其他犬戎遺族一同向東北遷徙。來到此處後,族人與秦人逐漸來往密切,秦人常用鐵器、織帛換取犬戎的牲畜和馬匹,一來二往相安無事也就定居了下來。誰料兩年前,那姓董的趙國人被派來九原當郡守。他一來,便對犬戎部族展開了大規模的驅趕與屠戮。我雖在獄中,但眼見投入死牢中的族人日漸增多,便趁城旦勞役之時,想法助他們逃離虎xue。而從他們口中,我也得知城外族人的處境每況愈下!”
“的確……我曾在城外目睹那董邈屠戮一牧民全家——我也是那時被捕……“
張信變色道:“那戶牧民叫甚麼名字?!”
“……男的叫赫圖……女的叫……”
“……阿麗坎……”張信不等扶蘇說完便已知曉:“她是我的親姊……我也是今天才得知,她們一家已經遇害……”他咬牙切齒地道:“……姓董的,果然又是你幹出此等喪盡天良之事!我定要手刃你,將你碎屍萬段!”
扶蘇安慰張通道:“此人作惡多端,定遭天譴。如有我能幫忙之處,請張大哥不必客氣,扶蘇必定鼎力相助!”
張信拍了拍複蘇的肩膀,表示感謝,轉變了話題:“公子,你又為何會來如此寒冷之地?”
“我是為了找一個人……便是當晚你們要搜捕的熊啟之女驪瑤……”
“我當晚只是奉命行事,那附近的一幹閑雜人等都須捉拿,還真不記得那位姑娘的長相……”
“我記得,阿麗坎家中有一件黃色的曲裾深衣,便是那女孩身上之物……似乎董邈也在找她……”
張信大驚:“不會是那位姑娘吧……”
扶蘇也驚道:“怎麼?張大哥竟然知曉!?”
張通道:“那姑娘被從鹹陽押來九原做苦役,我前些日子見她實在撐不下去了,便暗中聯絡族人在外接她離開。可惜事情敗露遇到追兵,我情急之下只得捅翻了一個蜂巢助她逃走,之後的事情……”
“……我便知道,張大哥能第一眼就認出我,也一定能知曉驪瑤的下落!她果然不是化成群蜂消失的,也沒有意外落入河中……”扶蘇一聽這訊息,又高興又著急,激動得流下了眼淚。張信趕緊安慰道:“公子莫要傷感,我這就帶你去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