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蛤就小心翼翼的跟在七嶽的身後,一邊走一邊介紹到:“這城池很大,對於我們這種小人物來說幾乎沒有邊界。
而在這城池裡,大概有五個最強大的勢力,號稱是五魁首,旗下高手無數,享用著城池中最好的資源。”
一般人說的五魁首大概是行酒令之中的,但這五魁首其實真正指的是詩、書、禮、易、春秋儒家五經的第一名,也成為魁首。
曾經有儒道至聖放出豪言,只要將這五經讀通,當可成聖!
所以當初很多人都爭先恐後的修煉儒道,可縱使很多人終其一生,也只能勉強讀通一本,所以五魁首成為了傳說中的存在。
此時這枉死城之中最強大的五個人竟然以五魁首自居,顯然是和儒道有些關系的。
韓宇覺得自己應該是沒有來錯地方,如果能從這幾人這裡知道天地文的下落,那就更好了。
不過這只是韓宇美好的幻想而已,相對於他來說,天地文對於儒道修者的誘惑力,簡直勝過一切!
那些強者縱然是知道,又怎麼會告訴他。
不過韓宇總覺得抱著希望還是有用的,所以打算讓火蛤帶著自己等人去找五魁首之一談談。
火蛤聽到眾人要去尋找五魁首,急忙躲在七嶽的身後,拼命的搖著頭。
她的弟弟也是驚恐不已,似乎靈智不算太高,很輕易就會被嚇到。
韓宇見到這兩姐弟的模樣,不禁無奈的看了一眼七嶽。
七嶽則是沉思片刻,然後轉身看著火蛤問道:“這樣吧,除了五魁首,這裡還有什麼其他的強大存在嗎?”
火蛤用微微恐懼的聲音說道:“還有三元王和四朝將,他們是五魁首之下的強者,也佔據著一方資源。”
三元王和四朝將?
韓宇眉頭微皺,這三元說的也是儒道的稱謂,分筆試科舉考試時的、鄉試榜首‘解元’、會試全國聯考)榜首‘會元’、還有皇帝親自的殿試榜首稱之為‘狀元’。
相傳曾經三元連中者,大多數是帝君早就欽定的,如果有人能憑借自己的實力連中三元,那日後絕對是超級強者。
所以一般這種人是會被人嫉妒的,曾經至少有三位連中三元者在衣錦還鄉,酬謝鄉親的時候被暗殺!
而這裡面有帝君下令,也有豪強不滿,所以從三人身亡後,在無人敢三元及第,最多也只敢考第二名。
因為第二名也會上朝面見帝君,相傳曾經有一位第二名面見帝君之後,大笑著說道:“天下為君所治,卻不由民活,讀書竟不如修道,臣憐憫天下蒼生安危,自不會心生反意,便將就將就!”
自此,第二名被成為朝將,意思就是為了我有能力朝聖,卻只能將就,目的是為了笑話當權者不公。
三元及第是武帝所設,他晚年之期因為擔心幼帝無法判斷局勢而被人奪權,先找藉口處死了自己的皇後,防止後宮幹政,而後託孤親信大臣。
誰料,那親信大臣看似忠誠無二,實質上卻架空了武帝之子,也就是昭帝。
武帝的親信大臣當權之後,開始瘋狂的安插自己的人在朝野之中,三元及第自然是第一個被盯上的,也就是那個時候,三元及第者連續被殺!
昭帝的第一位三元及第者被殺,這件事讓天下眾多儒修心寒,從此真正有才能者不在參加三元試。
而昭帝之後的宣帝,儒道諸多修者本以為改朝換代就安然無恙,結果去參加三元及第之後,卻恰好趕上武帝親信子嗣謀反,朝野動蕩之際。
因為前幾任的三元及第都和那位親信有關系,所以這一任的無辜狀元郎倒黴的被牽連了,百般訴冤卻無可入之門,被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