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難得開了一個玩笑,看向一旁還在出神的諸葛均和諸葛英。
輕拍了一下桌子:“你們兩個莫要一直看著了,不覺得失了禮數?”
兩人在這才反應了過來,諸葛均咳嗽了一聲埋頭吃飯。
諸葛英則是縮著頭,臉上一紅,對著顧楠說道:“抱歉。”
“無事。”顧楠笑了一下:“英小妹想看便看便是。”
早食就在這麼幾聲閑談和輕笑之間過去。
吃完飯,顧楠握著無格,站在門前看著小雨輕搖,細風吹著入懷,有幾分淺涼。
偶爾有那麼一兩滴雨水被風吹著落在她的臉上,是一陣清冷。
諸葛亮站在顧楠的身側,猶豫了一下對著顧楠行禮說道。
“亮厚顏,書文之中有許多不明之處,想請先生多留幾日,可以請教。”
顧楠側過頭看向諸葛亮,微微點了點頭,她也有些累,在此處留幾日也好,便當是休息了。
受諸葛亮之邀,顧楠在此多停留了幾日。
開春的時間總是小雨斷續,之後的幾日也是如此,一段時間放晴一段時間小雨。空氣裡總是微濕,地上也總是蓄著積水。
諸葛均有些發愁,他說這幾日的雨下的是有一些多了,但是索性下了三兩場之後就也沒有再多下了。
每日顧楠通常都是坐在堂上和諸葛亮說學,諸葛亮是一個很好的學生,做學之時很是用心,逢明則解,逢疑則問。
對於諸葛亮來說越是將顧楠的書箱往下看就越是驚訝,他真的很難相信這是一個人能夠規整出來。
其中的學說和書著都可以自稱一脈,甚至有一些足以顛覆古來之學。
他有一次問顧楠,這些書她整合了多久。
顧楠一時不覺,實話實說的說,兩百年。
當時諸葛亮看顧楠的眼神,有一瞬間真的就像是在看仙家一樣。
索性顧楠又及時繞了回來,說這書箱是她這一脈的百年所傳,而她是從她的師傅那裡傳來的。
教於她,是想要將百家之說規整,傳於世人。
諸葛亮對於顧楠額師承肅然起敬,說當是一代偉學之士才是。
而對於顧楠,諸葛亮常是抱著自愧不如的心態。
雖然對方是一個女子,模樣也不過比自己稍大一些而已,但是她的胸中所學遠非自己可比,每有疑問不解之處,向她問起總能得到解答。
從前他都自認為是同年之中的佼者,如今看來,是他在自己不見高山爾。
不與諸葛亮做學的時間,顧楠時常陪著諸葛小妹出門去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