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一章 金陵火起:謹身殿謎雲

朱瞻膳接過絕筆,墨跡在月光下泛著暗紅,竟與謹身殿焦屍手中的戒指血跡一致。他忽然想起朱允炆每次見到燕軍時的複雜眼神——那不是猜忌,而是愧疚。

“原來陛下早就知道,“春桃低語,“所以才會賜你監國符,才會默許燕軍進駐南京。“

湖畔忽然傳來腳步聲,朱允炆獨自走來,腰間已不見並蒂蓮佩,取而代之的是枚普通的白玉佩。“忠勇伯,“他聲音平靜,“朕想請你幫個忙。“

丑時三刻·皇宮奉先殿

奉先殿的太祖畫像前,朱允炆點燃十二盞長明燈,光映在朱妙錦的鐐銬上,泛著冷硬的光。她雖被俘,卻依舊挺直脊背,眼神中毫無懼色。

“本宮知道你想問什麼,“她瞥向朱棣,“真正的梅花衛首領?很遺憾,他比你想象的更親近。“

朱允炆按住劍柄:“是朕的皇叔,還是...“

“是你最信任的人。“朱妙錦忽然輕笑,“還記得謹身殿的焦屍嗎?左手戴梅花戒指的那個...你以為是徐輝祖?其實是你的貼身太監,王安。“

朱棣皺眉:“不可能,王安已服侍陛下多年...“

“所以才最適合做暗樁。“朱妙錦打斷他,“梅花衛的'暗香堂',取的是'暗侍君王'之意。王安每次為你研磨時,墨汁裡都摻著梅花毒,所以你才會常年咳嗽,面色蒼白。“

朱允炆猛然想起,自己確實常覺胸悶,尤其是在批閱奏疏時。春桃取出銀針檢測香爐灰,針尖立刻變黑——果然摻了慢性毒藥。

“但你還漏了一個人,“朱瞻膳忽然開口,“胡廣。“

朱妙錦挑眉:“哦?忠勇伯何以見得?“

“因為每次梅花衛行動前,我的密報總會延遲送達,“朱瞻膳盯著她的眼睛,“而胡廣,正是負責匯總密報的人。更巧的是,他的表字'光大',倒過來唸就是'大光',與'暗'字相對。“

殿外突然傳來兵器墜地聲,胡廣被錦衣衛押解而入,官服內竟穿著梅花衛的紫衣內襯。他跪倒時,懷中掉出本《梅花易數》,扉頁寫著“妙錦親啟“。

“奴才參見首座,“胡廣叩首,“計劃已敗露,是否啟動...“

“不必了。“朱妙錦打斷他,“能讓你們猜到我是首座,就已經輸了。“她忽然看向朱允炆,“不過臨走前,本宮要送你一份大禮——真正的並蒂蓮佩,在南京城的玄武湖底。“

寅時正刻·玄武湖底

潛水而入的忠勇衛士兵抬出個鐵箱,箱中並蒂蓮佩璀璨奪目,與朱允炆的半塊拼合時,湖底突然亮起無數燈籠,竟是梅花衛的“水鬼營“埋伏於此。朱瞻膳揮劍劈開鐵網,看見佩中藏著卷絲綢,上面是朱元璋的真遺詔:“朕之子孫,當以和為貴,燕王可輔政,不可稱帝“。

朱允炆握著遺詔,忽然笑了:“太祖爺果然深謀遠慮,既防著藩王,也防著權臣。“他轉身看向朱棣,“四叔,現在你知道,為何朕始終對你放心不下了吧?“

朱棣抱拳:“陛下明鑑,臣從未想過稱帝,只願做個守護大明的藩王。“他忽然取出佩劍,將劍柄遞給朱允炆,“這把劍,臣從北平帶到南京,今日便交給陛下,以示忠心。“

朱允炆接過劍,劍鞘內側的“洪武二十五年“與山河珏刻紋重合,竟在湖底投出完整的“忠“字。春桃望著這一幕,忽然想起素梅面紗上的“暗香永存“——原來真正的“暗香“,不是陰謀詭計,而是深埋心底的忠與義。

卯時三刻·南京城頭

朱妙錦被押解出城時,朝陽正躍出地平線。她望著城樓上的“大明“旗號,嘴角泛起一絲笑意:“朱允炆,你以為抓住我就贏了?梅花衛的根,早已深植於大明的每一寸土地。“

朱瞻膳望著她的背影,忽然想起胡廣供詞中的“壽州梅花“——那不是指地域,而是“朱“姓的隱語。他摸向護心鏡,素梅的面紗與春桃的繡樣早已融為一體,形成完整的並蒂蓮,而蓮心處,隱約可見“山河永固“的字樣。

“小王爺,“春桃遞來溫熱的薑茶,“您說,太祖爺在天之靈,會滿意現在的局面嗎?“

朱瞻膳望著初升的太陽,光芒灑在山河珏上,映出一片金黃。他知道,雖然梅花衛的陰謀暫時被挫敗,但更大的挑戰還在前方。不過此刻,南京城的煙火氣正漸漸升起,百姓們推開窗,迎接新的一天——這,或許就是太祖爺最想看到的景象。

“不管怎樣,“他輕聲道,“只要大明的根基還在,總會有撥雲見日的那天。“

晨風吹過城頭,捲起最後一片殘梅。朱瞻膳轉身,看見朱允炆正與朱棣並肩而立,陽光為他們的身影鍍上金邊。遠處,方孝孺在整理繳獲的梅花衛密檔,胡廣的供詞被單獨放在一旁,上面“朱“姓的線索被紅筆圈住,卻始終無人落筆。

有些秘密,或許永遠都不該被揭開。而他,只需做好忠勇伯的本分,守護好這來之不易的安寧。

(第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