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也要回益州了”,劉焉也同時下跪。
“臣丁原也要盡快回幷州”,丁原也下跪請辭。
。。。。
“統統準奏,諸位州牧你們回到所在州郡盡快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皇後一臉欣喜的同意道。
第二天劉天知道這個訊息之後,心急如焚,可卻沒有絲毫辦法,眼下他還走不了,他只知道歷史程序已經極大的改變,不但靈帝提前死去,黃巾起義也提前舉行。
如此大事變動,打的劉天是措手不及,無論他如何著急,還是隻能等劉辯即位後才能請旨平叛。
皇帝登基大典再如何簡約,也花了一個月多的時間。因為漢朝新皇登基必須在先皇走後一個月後才可以。
而這月餘時間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崇德殿中,劉辯端坐龍椅之上,何氏作為太後坐在旁邊垂簾聽政,看其面色意氣風發,沒有絲毫因黃巾軍勢大帶來的憂愁。
劉辯小眼瞪的大大的,雖然娘親就在身邊還是想跑到其懷裡去,可又不敢,想想之前教的詞都忘了。
眼見劉辯不語,群臣也不語,有的是不知道說什麼,有的是在看笑話。
何氏輕輕咳嗽了下,說道“皇上尚且年幼,初次上朝,還有點緊張,諸位大臣以後要多多輔佐,今日本宮收到北地太守皇甫嵩的奏摺,在奏摺中他要求解除黨禁,以求上下同心,並且拿出宮中藏錢、西園廄馬,來獎勵軍士拼死之心以求抵禦黃巾軍,諸位以為如何?”。
這麼大的事,不事先和我說聲,何進看了一眼何氏,暗道,這個皇埔嵩把天下黨人的心都給收買了,也罷錦上添花總比什麼也不做好。
想都這,何進站在最前面上前一步說道“大漢現在已經處於風雨飄搖的時候,理當上下一心,共同平叛,臣贊同皇埔太守的意見,解除黨禁,發放錢財來獎勵軍隊”。
王允、楊賜等一幹老臣早就按捺不住,先後站出來說道“臣附議”
“臣附議”
。。。
董承並沒有表達意見,他也不敢得罪黨人,也不想學何進做亂好人。何況辯太子現在已經即位,自己還是夾著尾巴做人比較好。
蹇碩、張讓等人眼見劉辯即位,董太後和董承已經靠不住,又轉投何氏,這一個月沒少吹風,拿出不少錢財來表明自己的一時糊塗,且日日夜夜痛哭流涕的懺悔,尤其是張讓和趙忠,以前畢竟對何氏有大恩,何氏一介女流之輩心一軟就原諒他們了。
因此現在剛改投何氏陣營的蹇碩等人因何進一句贊成的態度也不敢胡言亂語,生怕觸怒這位大將軍。
眼見滿朝大臣幾乎都是附議,何氏也在小皇帝身邊裝模作樣的說了幾句,隨後輕了輕嗓子說道“既然如此,皇埔嵩的奏摺就準了,另外授皇甫嵩為左中郎將,與右中郎將朱儁率軍同鎮壓黃巾軍”。
求各種票票,各種收藏!感謝各位書友的推薦票!感謝一直陪伴我的各位書友,你們的支援,是我寫下去的動力!q群5466希望大家踴躍的提意見!
(本章完)
20171121 16:27:44|4596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