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算了,再發愁也沒有用。”
丁雲這時候都隱約有些恨自己為什麼要想這麼多,直接沒心沒肺的不想這些多好,反正發現了又改變不了,還不如沒心沒肺不想這些,心情還能好點。
接下來,當然就是繼續緩和情緒。
以及寫賣蘿蔔絲餅和土豆絲餅的招牌,價格定的也不貴,三分錢一個,一毛錢四個,這個價格是丁雲根據自己最近幾天去集市買東西的經驗定下來的。
這時候土豆價格本來就不貴,幾分錢一斤,蘿蔔也是差不多,她那土豆絲餅和蘿蔔絲餅最多就是稍微用了些油。
即便不收糧票啥的,價格也不能賣的太貴,貴了沒人買,最關鍵的是,她的量很大,不在三天之內賣完,還不知道會有什麼懲罰,她可不想用自己的身體去試驗一下,到底會有啥嚴峻懲罰。
招牌寫好後,丁雲又特地拿上錢和票,去買製作土豆絲餅和蘿蔔絲餅的工具,雖然說空間裡就有對應的工具可以使用,但那些工具相比較於這個年代的工具而言,實在是太先進,太潮流了。
不太方便直接拿出來使用。
而且不少人更願意吃現做的。
所以必要的工具還是要買的。
買完東西後,丁雲便又進廚房空間忙碌了起來,比如說把沉澱好的土豆澱粉塊弄出來烘幹,打成土豆澱粉,再把土豆澱粉調成糊狀,開始製作半成品的土豆絲餅和蘿蔔絲餅,提前多備一些。
然而,她剛做出來不到五百斤。
新的課程就又開啟了。
這一次開啟的是,食材鑒別課。
“我是你的食材鑒別課老師。
食物好不好吃有兩要素,一個是食材的品質,一個是食材的烹飪技巧,我今天要教的就是如何挑選不同的食材。
以不同食材適合烹飪哪些菜餚。”
這位食材鑒別課老師更直接,一出現,那是一句廢話都沒講,直入正題。
說完,原本還是廚房模式的那個培養空間,立刻就變了模樣,變成了一個超大型,幾乎看不到邊際的菜肉市場。
而那位老師則是拉起丁雲的手,從第一個菜攤子走起,邊拿東西邊解說:“你看,這一小片全部都是黃瓜。
黃瓜的挑選需要根據用途來,如果是要做炒菜,比如說黃瓜炒雞蛋,或者黃瓜雞蛋餡的餃子的話,那麼就要挑稍微老一點,但是又不是特別老的黃瓜。
就像這種,比擀麵杖略微粗一些。
尾部的花朵已經完全枯萎。
同時還得注意下半部分,黃瓜籽比較多的那一塊,千萬不能比上半部分粗太多,一定要是相對勻稱的,粗太多了的話,就意味著這根黃瓜有些太老了。
裡面的籽基本成型,口感不好。”
“如果是拍黃瓜,或者直接吃,那就一定要挑嫩的,但也不能太嫩,比如說這一根,只有半根擀麵杖粗的黃瓜就有些太嫩了,雖然黃瓜越嫩,裡面的籽越不成形,但是太嫩的黃瓜吃起來會有一些輕微的澀感,這是會影響口感的。
橫截面兩厘米左右的就恰到好處。
尾部花朵勉強飽滿,並沒有完全枯萎,瓜身細刺綿綿,同時瓜的結締部分鮮嫩,摘下來的時間不能超過六小時。
當然,我不是說一定要六小時。
黃瓜這一類的蔬菜,其實是越新鮮越好,但是正常買菜是不可能買到剛摘下來的,所以以六小時為限定最佳。”
“另外,就是不同品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