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章

偏偏她手勁不大,哪裡砸的準,竟扔給了舞迓鼓的。

見她心生黯然,裴慎便隨意取了些銅板,在震耳欲聾的鑼鼓絲竹聲中問她:“要賞給誰?”

沈瀾毫不猶豫道:“給那個,走刀山的那個!”

裴慎二話不說,只將手中百餘文盡數灑出。叮鈴當啷銅錢落地聲,清脆動聽。那走刀山的見得了賞錢,越發來勁兒,激起周圍百姓一陣叫號。

“好!那個踢鉛毽的,你來個佛頂珠呀!”

“呸呸呸!來他個翻花籃!繞花線!爺爺賞你!”

那踢毽子的被周圍人一激,只見其同伴雙手合攏成中空的圓以作花籃,其餘兩人便在其左右兩側,輪流對踢,次次都叫那毽子踢過那圈,激得周圍百姓一陣叫好,一時間賞錢如雨。

其後跳百索的被那賞錢一激,更是跳出來了個八仙過海。

沈瀾甚至見到了倒喇的人頭頂雙碗,碗中燭火正燃,他左抱琵琶,右持琥珀,口銜湘竹,既要奏樂,身子還要來回滾動,好似疾風驟雨,偏偏那曲子絲毫未亂,燭火半分未滅。

“賞!賞!”

“好個倒喇小子!爺賞你!”

“接好嘍!”

圍觀群眾紛紛砸錢,沈瀾激動的滿面通紅,偏偏手中的錢都賞完了,只無可奈何的幹巴巴叫好,看得裴慎大笑不已,揚手灑出了數百文。

還有那高百尺的危杆,有人在其中呲溜一下上竿,在空中騰挪翻轉,顛倒回旋,好似肋生雙翼,振翅欲飛,激得圍觀群眾一時屏住呼吸,一時驚聲尖叫,賞錢如雨,紛紛而下。

再往前去,送神隊伍,綿綿不絕,直叫十裡長街盡數淤堵,人頭攢動,燈火如晝。

耍槍耍刀,吞刀吐火,唱笑樂院,跳鮑老郭郎,舞迓鼓……沈瀾一路走,一路瞧,見滿街滿道,兩側商鋪,樓上樓下都是人,到處都是鑼鼓,到處都是歡呼。

天與地都沉浸在歡聲笑語裡。

“好玩嗎?”裴慎立於簷下,於鑼鼓喧闐聲中,笑問她。

沈瀾雙眼湛湛,兩頰染暈,她難得見到這般景象,更是三年未曾肆無忌憚的遊玩了。

聽裴慎問她,沈瀾難掩滿腔激動興奮之情,點頭連聲道:“好玩。”

裴慎自上一次在絳雲樓內見過她那般眉眼鮮活的樣子,這是還是第二次見沈瀾如此。從來清清淺淺,似玉蘭暗香,如今面染胭脂,如桃花欲燃。

偏她今日穿的是大紅織金妝花羅裙,一時間,竟覺得她這般好顏色,當真妒殺石榴裙。

見簷下人來人往,還總有人偷偷瞄她,裴慎又心生不愉,便將她攬在懷中,見她還目不轉睛地望著送神隊伍,便笑道:“你若喜歡,來日我帶你去看山西的明應王廟會。只是今日天色已晚,該回家了。”

沈瀾微怔,垂下眼瞼,點了點頭。

裴慎繼續道:“那廟宇頗有意思,殿中左側是祈雨圖,右側是行雨圖……”他邊說,便攬著她往外走。

沈瀾一面聽,一面擺出笑容問他。

“為何會有這個廟宇?”

“此廟在山西洪洞縣霍山腳下,只因此地臨近霍泉,年年都有爭水一事……”

“山西還有別的廟會嗎?”

“自然有,你此前只去過大同,實則每月初一十五,各縣耄老鄉紳……”

作者有話說:

1. 左抱琵琶,右持琥珀,口銜湘竹這一段,以及什麼跳索、踢毽子等等出自《金.瓶.梅風俗譚》

2. 那個什麼七名少女與寡婦、金龍四大王、明應王廟之類的,出自《日常與張狂: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作者略有改編)

3. 竹籃不漏水的那個是真實存在的,是李加雲師傅做的。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