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瀾笑了笑,也不知是笑這木胎泥塑的佛,還是笑話自己竟來拜這個木胎泥塑。
見沈瀾拜完,裴慎笑問道:“許了什麼願?”
領導問她,沈瀾本想拍個馬屁說“許願爺身體康健。”
但她這會兒囈樺突然不想騙人了。
也不想騙自己。
沈瀾只說道:“許願能早日回家。”
見她悵然若失,裴慎還以為她思念揚州了。原本是順路帶她來散心的,可他要等的人還沒來。罷了,還是叫她先找個廂房歇著去。
他剛要開口,忽見遠處有老者穿著青布鞋,絲經布直綴,戴著石青幞頭,攜一書童,笑盈盈走來。
“守恂,久等了吧?”那老者雖衣著不顯,卻氣度儒雅,帶著幾分朗闊豪氣,叫人一眼便心生好感。
裴慎見了此人,便迎上去,拱手作揖道:“苦齋先生。”
老者撚弄三縷胡須,笑意盎然:“守恂不必多禮,相逢即是緣,不如隨我去禪房坐坐?”
裴慎恭敬應是。
沈瀾便明白了,原來這二人是來佛寺談事情的。可有什麼事不能在府上談,在茶樓談,非要來佛寺談?
她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和林秉忠、陳松墨一起,低眉順眼地跟上去。
到了禪房,沈瀾愕然。
禪房多半簡樸素淨,一床一被,一桌一椅才正常。如今這禪房裡竟然立了一座六扇三抹花蕊石山水屏風。
更要命的是,那屏風是絹布制的,隱隱綽綽可見其後有兩道人影,看那重重雲鬢,竟是兩名女子。
沈瀾一時訝詫,裴慎竟是來佛寺相看的。
可裴慎世家子弟,帶兩個丫鬟服侍也正常,單獨帶她一個做什麼?嫌棄自己相親太順利?還是一會兒有需要她和女方交流的時候?可需要交流,為何不找自己的母親?
實在弄不明白裴慎的想法,沈瀾越發低眉順眼。出門在外,她本就穿著樸素,此刻垂首之下,更無人看見她的臉。
裴慎和苦齋先生談佛論道,又下棋品茗,還聊起了書畫裝裱。
一個說古畫塵埃,當以皂莢水浸泡,便能光潔如新。另一個點頭稱是,又說古畫不宜搗理。一個便說搗理之時,以光滑的鵝卵石為佳,另一個便笑言雨花石極好,還約定來日贈對方幾塊。
倆人言笑晏晏,又談起詩文,裴慎當場賦詩一首,以饗今日之會。
苦齋妙語解頤,裴慎談笑風生,倆人聊的格外投契,便約定來日再談。裴慎這才拱手作揖,恭敬離去。
走出門外,見沈瀾若有所思的樣子,他問道:“可認識這位老者?”
“爺喚他苦齋先生,想來是在野的大人物。”若是在朝,必定是稱呼官名。
“不錯。”裴慎贊許道,“鄭渚,號苦齋先生,是文壇大家,雖未入仕卻頗有人望。”
沈瀾心中有數。裴慎本是勳貴,又兼之是正統進士出身,若與勳貴或朝堂高官結親,未免太過勢大。擇一小官之女或是清流名士之女最佳。
她記得裴慎早年是在鹿鳴書院求學的,沈瀾問道:“苦齋先生可是鹿鳴書院的山長?”
裴慎搖頭:“苦齋先生是山長好友,家中藏書萬卷,是江南書畫一道的大家。”
實際上,備選的還有國子監祭酒林叢、金石名家魏宣,藏書大家範臨修等等。俱是些官位雖低甚至在野但名氣頗大的清流名士。
外頭人多眼雜,幾人不再閑聊,被小沙彌引著去了另一間禪房。
作者有話說:
1. 馬車多寶格內提到的食物出自於《金.瓶.梅風俗譚》
2. 青驄馬油壁車的那個,雜糅了一首詩,一首詞,詩《白頭吟》胡奎),詞《長相思遊西湖》康與之)
3.籃輿、皂莢水、雨花石、搗理均出自《長物志》
4.“ 解八難,度眾生,千聖千靈,萬稱萬應”出自於《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