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進宅院,不算豪宅,但也不小。
祖孫三代同住,簪纓之族,以詩禮傳家,並不孤寂。
松禪公之名天下皆知,德望高隆,更兼門生故舊滿天下。
江南文華之地,每日都有名士前來拜訪。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今日中秋,本是三節兩壽之一,諸多宋巖門生,甚至是其長子宋先的門生,紛紛登門拜見。
高朋滿座,勝友如雲。
今日議題中心,卻是遠在千里之外的長安。
確切的說,是宋巖的那位關門弟子,賈琮賈清臣。
相較於長安都中更偏重於政治氣氛,江南則更重於文教之氣。
賈琮於京城貢院三龍門前所言的四言,在京中雖也引起一通熱議,但卻遠不足千里之外的江南來的震撼!
江南富庶,近乎家家皆有子弟讀書。
然而卻極少有人能說明,讀書所為何事。
雖然心裡都明白,十年寒窗只為官,而千里做官只為財。
但這等上不得檯面的心思,卻是萬萬說不出口的。
況且,以此為讀書的動力,也不能激動人心。
誰也沒想到,在千里之外的神京長安,一個稚子竟說出了讀書所為何事的箴言!
當那四言傳至江南,整個江南士林都為之轟動!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振聾發聵!
而賈琮所說,此四言得自松禪公和牖民先生的教誨,更為這二位本就德高望重的大儒,披上了一層聖光!
儒教以“立德”、“立功”、“立言”三者為不朽之準,宋巖和衍聖公孔傳禎的“德”與“功”,世人無人懷疑。
只是“立言”方面,卻還差些。
事實上,歷朝歷代,都不缺宋巖、孔傳禎這樣的精誠大儒。
德望高隆,有功於民。
只是大儒常有,聖人鮮見,相差者,便是一個“立言”。
賈琮將“四言”之功落於宋巖和孔傳禎頭上,就等於給二人披上了層聖光。
即使一人分一半,二人也將成“亞聖”!
至此,原本對宋巖如此偏愛關門子弟還有些腹誹怨言的宋家子弟,再無任何異議。
雖然許多人還未曾蒙過面,卻已將賈琮視為親人。
包括曾因為聽說宋巖偏愛小弟子勝過長孫的長媳葉氏,同樣出身仕宦人家的她,再明白不過家族裡出一個聖人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