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外面的寺院大殿不同,這裡的牆壁不是黃色的。
怎麼說呢,這裡的房屋,似乎更像是明朝的普通百姓建築。
我掃了一眼,很快就找到了窗戶的位置。
可是來到這裡之後,我發現這裡的窗戶根本不是用窗紙糊的。
竟然是一塊碩大的模板擋住了窗戶!
“嗯?怎麼窗戶封起來了?難道這裡不住人?”
剛開到的時候我一愣,還真的一下子沒反應過來。
不過很快我就想到了曾經看過的一段記載。
古代許多的人家其實並不是用窗紙來糊窗的。
因為窗紙很容易被水打溼,也很容易破損。
唯一的好處就是透光性好一點。
可是普通的百姓家裡生活條件都不太好。
紙張在古代價格也相對不便宜。
反倒是木材隨手可得,隨便跑附近的樹林裡砍下一兩棵樹。
那要多少木材都行,更何況古代人都是燒灶頭的。
這木頭在古時候並不是什麼值錢的資源。
都能用來生火做飯的東西,怎麼可能是值錢的呢?
所以,許多家庭為了節省開支,就用木材做成窗板蓋住窗戶。
白天的時候就把窗板開啟,晚上的時候就把窗板放下。
再加上木頭遠比紙張結實和厚實,既可以飽暖又可以遮光,還不容易壞。
因此許多的人家都是直接做這種窗板的。
雖說窗板透光性差,不過白天的時候可以把它支起來。
或者乾脆卸下來,那就完全不影響採光了。
這樣雖然有那麼點麻煩,可好處也是非常明顯的。
光是耐用這一點,就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
畢竟古時候的經濟條件並不好,生活水平和現在也是不可同日而語。
否則的話,以前的人平均壽命也不會那麼低了。
像現在的大城市,八九十歲的老人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