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鑽探器專案開始後他就一直打報告希望能夠加入這個專案組,可每次都被對方打了回來。
他一直都把對方當成他的畢生追逐目標。
他覺得兩人就像是未見面的知己,有很多想法他甚至只有一點念頭的時候,對方就已經做出成果了。
渴望與對方成為並肩作戰的戰友,可惜,大概是他能力還不夠,所以對方瞧不上。
很多人對於深海鑽探器研究專案的意見越來越多。
已經三年了,只有失敗。
投進去的資源幾乎有上百億。
可能拿出的成果一點也沒有,就連資料都有些問題。
外面的議論聲越來越大,但楊明江從始至終都相信對方一定能成功。
從記事以來,安景之這個名字幾乎是他們那個地方家喻戶曉的存在。
所有父母教育孩子都會說要向安景之學習。
看到人群外眼神略帶崇拜的楊明江,安景之轉頭對著葉建成耳語幾句。
葉建成點了點頭,看了一眼楊明江。
……
原主記憶中,深海鑽探器實驗靠他自己壓根就完不成,他最後還是妥協,透過了楊明江的申請。
打著幫助的名義,他一邊剽竊楊明江的成果,一邊打壓對方。
五年後,終於有了成果。
可這些成果都屬於楊明江,而不是原主。
但誰又相信呢?
一個是籍籍無名的普通科研人員,一個是從小就有天才之稱,更是為國家立下了無數功勞的科研院士。
楊明江據理力爭那是自己的科研成果,最後也只被打下了一個抄襲貪功的名頭,驅逐出了研究所。
只有他身邊的一位好友相信他。
重生前原主所知曉的科技全都研發完了,原主知道自己這些年壓根就沒有學習,讓他從頭主持研發一個專案,根本就沒戲。
只知道一半研究資料的深海鑽探器研究專案就是最好的證明。
既想保護自己的名譽,又拿不出真正的實驗成果。
於是他另闢蹊徑,就專門朝那種幻想中的科技研發,這種科技原本就遠超當前科技水平幾十年,研究個十幾二十年沒有成果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換做別人可能不會批,但原主的申請報告最後還是透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