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李君閣讓阿音熬碳粉樹膠刷柱子根部,他去紮竹梯。
竹子很生,只能紮一個金字塔形的用來增加強度。
竹梯紮好,兩人合力將門扇插進礎洞裡。
門扇立好,李君閣開始扛著橫樑上樓梯,嘴裡還不停唸叨:
“上一步,一橫長,劉秀十二走南陽。姚期馬武雙救駕,二十八宿鬧昆陽……”
阿音在下面笑得打跌:“還好意思唱上樑歌,要是阿沖叔見著你這樣的的房子,還不得把嘴氣歪嘍!”
李君閣笑道:“別鬧!嚴肅點,我們可是排方立扇一步不差走過來的,呃,雖然簡陋了點……”
將橫梁安好,一個立方體框架就起來了。
然後拿藤條捆紮各個交接處。
之後在四根兩米長的毛竹筒上鋸出一些洞,拿五米長的中號竹竿插洞裡,將兩根毛竹筒穿起來,竹筒間距四米,兩頭各留出竹竿們半米的梁頭,綁上縱向的竹竿做成田字格子,這便是兩片屋頂架子。
將屋頂拖到樑上搭到一起,一個房屋的框架就完成了。
房屋佔地十二個平方,阿音看得咋舌:“二皮,這得多少草才能蓋滿啊?”
李君閣呵呵笑道:“誰說要用草了?我今天下午就把屋頂蓋起來你信不?”
阿音笑道:“你吹牛!”
李君閣笑道:“真的,只要你的碳末樹膠能跟上,我就能把屋道:“好!碳末多的是,樹膠我吃過飯就去找,我看你怎麼把屋頂蓋起來!”
幹活的時候一天兩頓飯在鄉下是常事,阿音去找樹膠去了,李君閣開始鋸大毛竹的竹節。
將粗細均勻的中段截成兩米多一截,那木楔子從中剖成兩半,然後去柴火堆裡翻出一根帶橫根的柴根格篼,拿鋸子改造成一個蔔字型的粗實棒子。
挑出一塊大小合適的燧石安放在木棒頂部和小橫梁之間,拿細藤綁上,這就成了一個石鋤頭。
然後拿這個鋤頭將毛竹中間的隔斷全部刨掉,估摸了一下需要的用量,又去竹林子裡鋸了一堆回來。
生竹子加工起來就是容易,沒一會,地上擺了一地的竹瓦。
然後李君閣開始往屋頂上加瓦,都是底部朝上倒著加,這樣毛竹上剩餘的一些枝杈樁子正好可以掛在屋頂用來當做橫桁的竹竿上。
這樣掛上去的瓦肯定參差不齊,不過李君閣留有餘量,拿細木棍沾上碳粉樹脂再竹瓦上做上對齊的標記,重新將瓦取下來改齊整。
等到阿音拎著一籃子樹膠回來,看到滿地的竹瓦,驚嘆道:“哇!二皮你真聰明!居然能想到這法子!”
李君閣哈哈大笑:“咦?宋朝王禹偁的《黃岡竹樓記》你沒讀過嗎?‘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我這是照貓畫虎依葫蘆找瓢啊。”
阿音笑道:“好像讀過,不過完全記不得了。”
李君閣說道:“那等有空我背給你聽。這老先生把竹樓說得那叫一個高妙:‘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不過他說的這些我們可沒工夫玩。”
阿音笑道:“是啊,那是士大夫們的雅興。不知道勞苦大眾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