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蛇嘶溝後,又越過一片廣闊的平原,這才看到了陳國北邊的城牆。
因為陳國皇都在正北偏東的地方,所以他們需要沿著邊境再往東邊邊走一段路程,然後才能看到陳國的接親使者。
如此一來,又耽擱了兩三天。
三天後的傍晚,大家才來到陳國東部邊境的一個城池外。
依韻聽說,離他們都城最近的那個城池名喚比丘,城內居民大篤信佛教。因為離皇城近,所以佛教之風也傳入皇城,連帶著皇城百姓也每天必念‘阿彌陀佛’。
石威烈大概早就把訊息傳給陳國君主,是以陳國接親的儀仗早已在城下列成隊。
林安騎在馬上遠遠看去,除了組成迎親方陣的那些站的筆直神情肅穆的兵丁外,停在方陣中間接迎的喜車裝扮的並不奢華,車上一顆珠子佩飾也沒有,有的,只是用繡線繡出來的富麗江山比翼雙飛圖。圖上還用墨『色』絲線繡了幾首龍飛鳳舞的好兆頭詩詞。不規矩的風吹過,隱約還有淡淡的檀香味兒。
如此這番整頓下來,林安忍不住暗暗感慨,如此用心裝扮出來的喜車,就算是堆滿珠玉的香車也無法與它媲美了。
寒風吹過,旌旗飄飄間,整個方陣絲毫不見雜『亂』。無形中,竟然透出出一個國家的豐厚的文化底蘊。
比丘城下,所有人都靜靜的望著那個從平原上緩緩駛來的喜車。
車裡的異國公主是美是醜,品行如何他們統統不知道。但是想到那個異國公主沒有因為太子的不幸而拋棄陳國,可見,她對陳是存有幾分嚮往與尊重的。詩云‘投桃報李’,她既然喜歡並尊重陳國,那麼,陳國百姓自然要以大禮迎她。
“太子妃殿下,陳國七皇子楚劍代太子殿下前來迎親。”
馬車停下後,石威烈的聲音從外面響起。
捧硯在裡面聽到後,便先掀開車簾下了馬車。
這些天,她閒暇時就跟著那些宋國跟來的宮人學習宋國的宮廷禮儀。她人很聰明,加上宋國宮廷禮儀並不繁雜,是以學的極快。
她踩著馬紮下了馬車後,小宦官把馬紮抽走,然後躬身跪在那裡。
畢竟是迎親儀仗,為顯莊重,依韻須得踩著小宦官的後背由捧硯扶著下馬車。
捧硯把一雙纖細的手伸過去,依韻緩緩的搭了上去出了馬車。扶著捧硯的手踩著小宦官的後背下了地,站在迎親隊伍前的那個皇子著裝的少年幾步迎了下去,對她拜道:“嫂子,父皇母后讓我代兄長來迎你。”
依韻見他眉目清朗很有男兒氣概,心裡忍不住想著,假如陳國太子真的死了,那麼,繼承儲君之位的是不是眼前這個代兄迎親的七皇子呢?
若真是他,自己嫁給他也未必是件壞事。只有這樣的夫君,才能和她一起率領陳國臣民抵擋住五年後宋國的入侵。而那個此時生死未卜的太子,他連驚馬都無法駕馭,又如何能駕馭群臣擔當起護國大任呢!
人的思緒向來是天馬行空,依韻知道自己不該有這種想法,可是她控制不住。
為了壓下這個念頭,她看著眼前迎親的七皇子楚劍問道聲‘有勞了’後,緊接著問道:“你兄長現在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