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章 可持續發展

麛,意思是指小鹿、幼鹿。也就是說,不能捕獵的物件包括幼小的動物、動物的卵和蛋、懷孕的動物,也不能去破壞動物的巢xue。

對野生動物的保護並不是近代才有的意識,我國的古代先民們很早就有了這一方面的認識。

公元前十一世紀,也就是三千多年前,西周頒布了《代崇令》,規定“……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其中還有禁止採集鳥卵和禁止用毒箭狩獵的規定。

在夏代曾規定:“……夏三月,川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鼈之長。”

周代規定,“國君春田不圍澤;大夫不掩群,不敢取卵”。

《秦律十八種》之一的《田律》,主要是講農業生産的法律,其中有一系列規定是關於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的。

實際上,我國歷朝歷代差不多都發布過有關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法令。

儒家經典《禮記?王制》裡面說:“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掩群。天子殺則下大綏,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佐車止,則百姓田獵。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豺祭獸,然後田獵。鳩化為鷹,然後設罻羅。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昆蟲未蟄,不可以火田。”

《史記?周穆王世家》有:“王田不取群”的說法。

《正義》曹大家雲:“群,眾,粲,皆多之名也。田獵得三獸,王不盡收,以其害深也。”

《呂氏春秋

。孝信覽。義賞》篇中說:“竭澤而漁,豈不多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打獵),豈不得多?而明年無獸。”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些法律和教導都是考慮到了“可持續發展”,不涸澤而漁,也不趕盡殺絕。

為了提前發現獵物,廖再華一頭鑽進密林,趕在隊伍前面去了,半個小時後,又轉了回來,手上多了一隻野雞。

廖再華知道適可而止的道理,取出自己的開山刀,代替葉泉開路的工作。

陳浩見廖再華獵到的那隻野雞怕有兩斤多重,不由有些眼紅,也想趕在前面去獵殺一隻。

葉泉急忙叫住他,道:“等等,山裡的毒蛇有很多,你最好別亂闖。”

南越嶺中的蛇類有數十種,其中有十多種是毒蛇,更有金環蛇、銀環蛇、五步蛇、竹葉青和眼鏡蛇等劇毒的蛇,中國最毒的十種蛇,這裡就佔了一半,廖再華是偵察兵退伍,有叢林生存的經驗,陳浩卻是純粹的菜鳥,葉泉如何放心。

陳浩道:“來之前,你不是專門讓我買了海港蛇藥和南通蛇藥嗎?怕什麼!”

葉泉被氣得笑了起來,道:“我身上還帶了雲南白藥呢,你要不要給自己捅一刀?”

陳浩嘻嘻一笑,不再逞強,但兩眼一直東張西望,希望從草叢裡能冒出一隻獵物來,讓他也開一次張。

說曹操,曹操到。

走不到十分鐘,在經過一個彎道時,一條長一米左右,身上有黑白條紋相間的蛇突然從草叢裡竄了出來,正要橫過山道,向另一邊爬去。

陳浩和謝燕一先一後,兩人離得最近,卻是一樣的怕蛇,見腳邊滑過了一條顏色怪異的蛇,不由都嚇了一跳,一個驚叫,一個慌亂,都向兩旁遠遠地避開。

“是銀環蛇!小心!”廖再華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