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寶園的注意力彷彿不在她這裡,而是同四公子在一處,繼續用樹枝指著小螞蟻,然後認真道,“小白你看,觀察螞蟻其實是一項很有意思的工作,但在觀察螞蟻的事後我們注意要保護自己,我們不知道螞蟻身上發生了什麼,或者正在發生什麼,它們會不會攻擊我們,但用樹枝,可以讓我們同螞蟻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一旦有螞蟻順著樹枝爬上來,我們可以有緩沖的時間丟掉樹枝,就像這樣。”
喻寶園示範,小白認真看著,然後忙不疊點頭。
寶園並沒有反對他觀察螞蟻,相反,寶園也說觀察螞蟻是一項很有意思的工作,這讓小白很開心。所以當寶園說用樹枝保持安全距離的時候,小白願意聽。因為願意聽,所以在寶園演示後會跟著照做。
就這樣,小白的好奇心沒有被打擊,但也讓小白知曉了危險,和預防辦法。
寶園又道,“小白,我們繼續你剛才的問題,這只螞蟻的個頭雖然大,但它不是首領。”
“首領,你就是頭子的意思。”寶園切換成小白容易接受的詞彙。
“啊?”小白的眼睛裡都是驚訝,然後興趣盎然看她,“它們一直都跟著它呀!我和劉媽看了好久。”
寶園一面用樹枝指向螞蟻隊伍的方向,一面笑著朝小白道,“你看,它們要把食物搬進自己的巢xue裡,這些螞蟻都是出來搬運食物的,螞蟻的首領是蟻後,這只不是蟻後,蟻後在巢xue裡,他們是送食物道巢xue中給蟻後。”
“啊!”小白更加震驚。
寶園肯定,“蟻後才是一群螞蟻的首領。”
“那我可以去看蟻後嗎?”小白期待到不行。
寶園搖頭,“蟻後大多時間都在巢xue裡,螞蟻族群會保護自己的蟻後,所以,我們很難能看到。”
“啊~”小白雖然覺得遺憾,但又覺得神奇。
劉媽也豎起耳朵聽著。
寶園公子好像什麼都懂……
而在剛才的對話中,寶園也有了新的觀察發現。
之前在小廚房用紅豆酥和小白做感官測試的時候,小白是不能區分大小的概念的。但在剛才觀察小螞蟻的時候,小白之所以能推斷推斷那隻螞蟻是首領,除卻其他螞蟻都跟著它走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那隻螞蟻的體型很大,明顯超過其他螞蟻。
所以,寶園看來,小白其實已經具備了區分大小的能力;但這種由具體物品抽象出來的概念,在小白的意識裡還是模糊的。
譬如,他能觀察到這只螞蟻是最大的一隻,但是並不能和“大”這個意思連線在一起。所以當她問小白,哪隻紅豆酥是最大的時候?小白鬍亂猜了一個。但區分螞蟻的時候,小白又能透過體型大小推斷出誰是螞蟻的頭領。
孩子先透過感官來認識世界。
而大人要做的,就是在一旁觀察孩子的認知,變化,必要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幫助和引導。
粉紅塔的教具,可以提前提上日程了。
寶園莞爾。
因為有了新的認知,小白又繼續專注地觀察起螞蟻來,這股認真勁兒實在讓劉媽汗顏。
劉媽歉意看向寶園,“也不知怎麼的,四公子就喜歡看螞蟻,百看不厭,喊都喊不動,不讓看還會哭,你說這麼小的孩子,整天對著螞蟻做什麼?”
寶園也跟著笑起來。
這也不是她第一回 聽這樣的話。
包括早前,很多家長都不理解為什麼小孩子會喜歡觀察螞蟻這類東西,甚至覺得孩子不務正業,不花心思在學習上。但這麼大的孩子,原本就處于敏感期。
其中之一,我們稱為細微事物敏感期。
這原本就是孩子身上的特製之一,小孩子天生就會對這些好奇,超過大一些的物體。不讓孩子去看這些細小,甚至微的事物,本來就是逆孩子天性的。
譬如一幅畫裡,大人看到的是巍峨的大山,但是小孩子更感興趣的是山下的一撮小草。
而恰恰是這些敏感期,構成了孩子成長與學習最主要的途徑。
所以,不用怕小孩子的注意力都在細小的事物上,我們要做的是肯定,幫助,陪伴和欣賞他們。
小白就正處於對細微事物的敏感期,所以喜歡觀察這些細微事物,比如螞蟻;也包括小白喜歡收集的竹片之類的小東西,其實都是一個道理。
這是他們感知和探索世界的方式,也是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點。等過了這個年紀,譬如到了阿哲和明月大小,慢慢就會轉變了。
“它們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