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兩人對付著吃了點怪蟹椰湯,阿音拌好一缸後,李君閣已經將第二個籮筐也做成水缸了。
接著阿音去搜集李君閣要的海藻和幹草。
昨天是三十,天文大滿潮,現在潮水退去,海灘礁石區水線附近的海藻多得不要不要的,阿音將它們都拖到海水沖刷不到的礁石上晾曬起來。
等阿音挑著兩大捆幹草回來的時候,李君閣已經將椰蓉又揉好一籮筐了。
剩下一小半的椰子,實在是裝不下了,只能留著明天再處理。
李君閣看著滿地的椰子殼,嘿嘿賊笑道:“有棗沒棗打一杆再說!”
拿起竹圈了一下怪蟹的大小,拿竹絲編了個長筒,一頭拿竹絲圈了個蓋子蓋住,用竹絲將它們紮到一起封好,另一頭做了一個魚籠一樣的倒刺漏鬥。
拿著兩個長籠,挑著椰子殼來到阿音昨天打到怪蟹的地方,說道:“阿音,你不是說昨天看到怪蟹在夾椰子嗎?我們就在這裡安兩個陷阱。”
挖了兩條淺溝,將籠子放進去,籠口剛好露出一半,然後拿草將籠子蓋上,上面壓上泥土,再蓋上沙土,又取了些野草堆在洞口周圍,然後將椰子殼扔得滿地都是。
幹完這些,兩人回到營地,李君閣說道:“既然油脂大大超過預期,那另一件事情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阿音問道:“什麼事情?”
李君閣得意洋洋地道:“煉刀!”
先去挑了一塊錘狀的燧石,將一端在石頭上打磨成圓頭,將刨竹瓦的石錛解開,換上這石頭安上去,石錛就變成了石錘。
拿一根竹片磨成一字改刀,將手鋸柄上的生鐵螺絲釘取了一顆下來。
螺帽交給阿音,叫她小心收好,這凡是島上製造不出來的東西,都要好好保管,說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場。
被燒了一上午的龍窯,現在已經變得非常堅硬了,李君閣點燃爐膛,放入木炭,讓木炭燒起來。
等木炭燒旺的間隙,李君閣將幹泥球在龍窯鍋眼後方擺成兩個金字塔形狀,又去挑來兩桶海水,讓阿音往泥球上澆水。
阿音有點不明所以,說道:“二皮,這是要做啥?”
李君閣嘿嘿笑道:“制鹽!”
阿音訝異道:“不是說海邊石窟隆到處都是鹽嗎?還有不是可以曬鹽嗎?”
李君閣說道:“那些都是虛構,昨天是天文大潮,海水是一年的最高位置,哪個窟窿裡的海水都是昨天才灌進去的。”
“曬鹽的話,那也得氣候適宜才行,我國這麼長的海岸線,也沒有說都是鹽場嘛。”
阿音說道:“那我們直接燒海水不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這麼做?”
李君閣笑道:“直接燒海水效率太低,因為海水中鹽的濃度只有百分之三,其中還有三分之一是雜質,所以海水中氯化鈉的含量也就百分之二,如果我們要提煉兩斤精鹽,那就需要燒幹一百斤海水,這是什麼概念?靠我們這個鍋子,呵呵呵呵……”
“而且這中間還涉及到提純的問題,海水裡邊很多雜質離子,不經提純,不但味苦,還有可能中毒!”
“這些我國先民們早在宋代之前就已經知道了,所以海水曬鹽直接吃,多數都是小說家杜撰。”
阿音說道:“那你澆泥球又是什麼道理呢?”
李君閣笑道:“這可不是我瞎想的辦法,這是當年渝州地區提高淡鹵泉水所用的辦法,就是利用泥球中酥鬆的空洞,增加鹵水的蒸發面積,讓水蒸氣快速蒸發,最後將泥球變成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