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九十四章 有趣的小零碎

阿音說道:“天這麼冷了,你可別逞強。”

李君閣笑道:“放心,你什麼時候見我感冒過?”

阿音一聽也笑了:“也是,那你去吧。”

屁顛屁顛來到盤鰲鄉龍首橋,老沙的打撈船已經在那裡躉著了。

這次的準備還有大水管,大抽水機,大眼篩網。

盤鰲溪上游主要是紅色的丹霞石碎成的粗砂粒,到了龍首橋這一帶,就是紅泥和細砂摻雜了。

李君閣換上潛水服下水,拖著管子到了地下,然後老沙開啟抽水泵,開始連泥帶水往船上吸,再透過長長的水管送往下游。

現在是盤鰲溪水最清最淺的時候,水下的情形清晰地展現在李君閣的燈光下。

像一個推著吸塵器的清潔工人那樣拖著水管來回掃蕩,見到有突出的石頭,就拿管子過去吸掉周圍的泥,看看下邊會不會是橋板。

一上午下來,別說還真發現了不少東西,老沙在船上一邊丟吸上來的大石頭,一邊將一些小零碎挑出來放到一邊。

都是一些充滿生活氣息的玩意兒,大多數是銅幣,瓷器,還有少數銀元,小銀針筒,銀簪子,金紐扣,琉璃紐扣,銅印章盒……粗工玉佩也發現了兩枚。

最珍貴的發現,是一方青珉石的硯臺,這說明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李家溝人用青珉石製作硯臺了。

不過看形制是很粗糙的簸箕硯,村裡村氣的,估計是以前村裡的老童生找普通石匠隨便加工對付的家夥,當時沒有引來大家對這石料的重視。

然後就是橋板,先後又發現了五塊橋板,三塊是最早那一批。

到了下午,李君閣開始轉戰龍首橋上游。

本來想著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結果小零碎沒幾樣,竟然在橋柱間隙和上游一側,又發現了三塊最早一批橋板!

那塊橋板到底是怎麼穿過橋柱移動到龍首橋上游的,這當真是匪夷所思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八塊首批橋板湊齊,龍首橋最早的模樣,可以恢複出來了!

八塊橋板上有詩,有詞,有文,有記,還有最早期雕刻的花草,竹木,戲劇場景,當真是琳琅滿目,絕對是研究盤鰲鄉歷史變遷的珍貴史料,讓李君閣不由得大喜過望。

這一套東西湊齊,龍首橋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頓時提高了一個檔次!

他都已經想好了,這批橋板先送回祠堂,拓印之後讓青珉石坊複刻,然後將現有的橋板替換掉,恢複龍首橋同治時期的風貌。

這才是人文之鄉的底蘊所在!

然後又看到了老沙在端著一小盆零碎掃興地撇嘴。

李君閣恨得牙癢癢,接過小盆子,微信轉給他一筆錢,打發他走了。

接下來通知集團交通部,來盤鰲鄉拉東西。

周圍一圈子看熱鬧的遊客,逮著李君閣問這問那。

沒一會兒古長川的電話打過來了:“好小子!你敢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