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獄友看起來經驗十足,想必待的時間不短。
“兄弟你別不搭理我唄,我看你也是第一次進來,教你兩招哈,稻草堆裡不能躺,不出兩天肯定生疹子,老鼠都在裡頭紮窩了,小心啃你那張俊臉喲!”
樓楓秀本就思緒混亂,聽他嘰嘰歪歪倍感不耐,他將小老虎丟回懷中,一頭倒在雜稻堆裡,閉眼假寐。
他以前最討厭的就是回憶,舊事沒有幾樁值得惦念的,他以為他忘得幹幹淨淨。
可這一遭夢裡,樓梁鎮慘烈景象,悉數盡現。
所有焚盡的屋舍,寸草不生的荒地,遍地可見的死人坑。
還有,死人坑裡濃烈的血腥味。
慘遭幹旱饑渴的人群,為什麼會有血腥味?
哦,原來是那甘霖腐敗了腸穿肚爛,嘔出的五髒碎屑。
貧瘠的西北,荒無人煙的大漠,樓西縣永遠求不來的雨。
他們得到那片刻救贖,卻是致命甘霖,困死於一手遮天的權威。
他本該懷揣無盡怨恨,可夢魘盡頭,明月之下,卻見到那遍地死人中送給他水和食物,無聲泣哭的幼童。
他在不斷反複告誡自己,那是歌沉蓮,不是阿月。
世間最好的阿月,已經死了。
他必須恨他不可。
本該如此。
在樓楓秀一個字沒蹦出來的前提下,料事如神大理寺卿慧眼如炬,不僅知縣顧青民與地頭蛇同流合汙,期間還有皇商沈知安的參與!
不出幾日,大理寺廣佈告示,定崖縣的地頭蛇樓楓秀,早年殺人越貨,行賄知縣顧青民,二人狼狽為奸互相勾結,經由定崖受害民眾提供訊息,以及各項證據佐證證實,顧青民利用職務之便拉攏皇商沈知安,大興海上貿易,壟斷郡中産業,目無法度,嘲弄國法,才能在短短幾年間發展如此迅猛,繳納稅款甚與京師並行!
大理寺卿這面上書君王,皇商沈知安,利用當朝相國威名,霸佔海運鹽道,與定崖縣令茍合,現今請旨,查封沈門上下。而相國身為沈門親眷,涉嫌濫用職權,必得停職迴避,在事情得以查證前,不得登臨朝堂,請明宗旨意當即下令。
另一面派遣出早已備齊的人馬,馳往沈府拿人,卻沒想到,偏偏晚了一步。
刑部搶先查封沈門府邸,將沈門入獄收押。
大理寺聲稱,此事應交由大理寺或督察院接管,畢竟刑部尚書祈恆,乃與相國私交甚好,通常情況下,最愛幹的事,應該是在聖蓮道危難之際落井下石,這回出手幫助定罪,興許是方便為沈門偽造脫罪證據,畢竟,眼下沈子沈懷一未遭捉拿,人活生生憑空消失,證實他有私心。
明宗雖暫止相國職務,卻並沒有奪裁祈大人行為。
他受夠了淨水明為請旨,實為裁定的態度,自然不肯永遠畏懼他的聲名,明裡暗裡,有意順水推舟,將此等牽連甚多之罪,拉大聲勢,進行三堂會審。
刑部與督察院一併參與其中,與大理寺共享罪證,刑部尚書與督察院左右禦史,得知罪犯樓楓秀曾潛入蓮火宮謀害聖主,但關乎謀害動機,大理寺卻定的敷衍不明。
兩方認為,其中或與沈門,甚至相國有關。
為查明真相,刑部尚書親身入蓮火宮,請見聖主,複審其中內情。
聖主親口證實其罪,囚犯冒犯威嚴,罪無可恕。
就在大理寺認為刑部故意插手,妄想解救相國,免不得要為沈門脫洗。
不料兩方離開蓮火宮後,一併核實證詞,地頭蛇樓楓秀,與知縣顧青民,乃至皇商沈知安,攜手貽害百姓,搶奪皇家資産,因仰無暇門參與撞破其中謀劃,從而怨恨聖蓮道,於是妄想弒殺聖主。
樓楓秀此人罪過罄竹難書,十惡不赦,人證物證確鑿,本應判下終身監禁,然而諸位長老以聖蓮道威嚴之名,上稟明宗,複修律法,重啟殺刑,將此一幹罪人午門斬首,以正國法。
為維持定崖縣生計,一切有關資産,全權由仰無暇門全權接管治理。
殺刑重啟,律法修正。
三堂發布逮捕令,搜尋逃犯沈懷一,派遣巡撫捉拿定崖知縣顧青民,極其包庇所有相幹人等,全部帶來京師問罪,一齊判處死刑,以複皇家威望,告慰天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