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念兒不想潑家人的冷水。
她確實不贊同胡氏的所作所為,可她現在是“鄭念兒”啊。
接管了人家的身體與身份,那就要承擔起原主的責任與因果。
而胡氏呢,或許不是那種真正的慈母,但她對兒女也不差。
雖然多了幾分算計,可也有真心,也給了兒女們最好的生活。
鄭念兒即便無法把胡氏當成至親,也不會把對方當成仇敵。
唉,就當一對名義上的母女吧,沒有太多的期待,卻也不會可以針對。
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卻又承擔該有的義務,如此最好! 所以,明知道胡氏的這些話,有異想天開的嫌疑,鄭念兒也只是隨便聽聽,並沒有開口駁斥。
但很快,現實就給了胡氏一記響亮的耳光—— 京中有關鄭念兒的流言漸漸消失,王明啟那個殺千刀的牛皮糖也不知跑去了那裡。
鄭念兒的事兒似乎告一段落,胡氏觀察了幾日,覺得女兒可以回京了。
否則,總是住在莊子上,雖然每個幾天,陛下都會不辭辛苦的跑來探望,但到底不方便。
尤其是現在陛下定了親,不日就會大婚,短期內,陛下根本不方便跑到莊子上來。
永承帝不來,他們家念兒該如何跟陛下加深感情? “回京!咱們回京!正巧天也快冷了,年底京中的喜事多,宴集也多,我們念兒沉寂了這些日子,也該好好去宴集上結交一二!” 胡氏出身卑賤,卻心比天高。
她知道京中的權貴不待見她,但有永承帝在,那些貴婦們不管心裡怎麼嫌棄,當面見了她,也要十分客氣。
有時候,甚至還會違心的恭維她。
胡氏就是喜歡看那些出身高貴、光鮮亮麗的貴婦們,明明不喜歡她卻還要強顏歡笑的模樣! 而她的女兒呢,雖然沒能入主中宮,卻依然是皇帝最愛的女子。
之前因為王明啟這狗賊的痴纏,念兒成了京中的笑柄。
如今事情過去了,胡氏就想讓京中權貴的女眷們知道,他們家念兒,哪怕名聲受損,也仍舊嬌媚可人,是永承帝捧在手心的寶貝。
永承帝數次跑到莊子上探望鄭念兒的訊息,胡氏已經命人悄悄在京城散播。
等鄭念兒回京後,在各家舉辦的宴集上驚豔出場……哼,胡氏看哪個還敢嘲笑! 尤其是陶幼薇! 她成了皇後人選又怎樣? 還不是一樣得不到小皇帝的真心! 真當小皇帝娶她是因為她這個人啊,皇帝看重的不過是定國公府的權勢和助力。
妥妥的政治聯姻,就算有了皇後的尊榮又如何? 作為一個女人,連丈夫的愛慕、憐惜都沒有,說到底,陶幼薇不過又是個何太後罷了! 胡氏排斥、忌恨何太後,但她內心深處,還是那種卑賤者對於高貴者的羨慕。
她只是用最大的惡意來掩蓋內心的自卑而已。
如今何太後似乎“退讓”了,胡氏贏得了小皇帝的信任與孺慕。
老一輩的爭鬥暫時告一段落,小一輩的恩怨又開始了。
胡氏自詡自家女兒得到了小皇帝的真心,而未來的陶皇後呢,註定是個無子無寵的擺設。
她禁不住暗自得意。
得意就會忘形,就會辦蠢事。
而故意把小皇帝親自趕往莊子去探望鄭念兒,就是胡氏辦的最蠢的一件事。
胡氏以為陶幼薇是王詩玖呢。
知道自己“未婚夫”巴巴的跑去探望其他的女人,王詩玖這樣的世家女,只會淡淡一笑,根本不會往心裡去。
陶幼薇不是世家女,她母親雖然出身世家,但她骨子裡更像親爹陶勇。
而陶勇,就是個粗鄙的武夫,靠著一雙拳頭跟著先帝謀得了富貴。
陶家上下,最信奉的就是武力! 這日,安國公府的嫡次子娶親,京中權貴都來吃酒。
鄭念兒也來了,這是她回京後第一次在公開場合露臉。
她正忙著為原主曾經辦的蠢事兒洗白,不想就看到了一個身著緋色衣裙的女子闖到了她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