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2章 宮鬥不如造反(二十九)

是永承帝命心腹也就是鄭氏父子啦),在京中特意挑選的一些尋常百姓人家的子弟。

他們確實有些才學,卻因為出身、門第,沒有人推薦,只能留在京城想辦法鑽營。

其中有些人,許是遭受的輕慢、打擊太多,已經開始憤世嫉俗,仇視世家。

永承帝要的就是這種不傾慕世家、敢以世家為敵的“勇士”。

除了把這樣的“人才”塞進鹽政司,永承帝還利用官員大考的契機,將人送到了地方。

比如其中有個叫蒙勤的人,最是激進。

他比當年的馮壽還要痛恨世家,痛恨特權階層。

在他的口中,那群身居高位的世家子們,都是屍位素餐,都是蠹蟲老賊。

他們只顧自己家族的利益,全然不顧天下、不顧黎民。

他們壟斷一切,他們霸道蠻橫,他們罪該萬死。

永承帝親自召見了蒙勤,還聽他慷慨激昂的痛斥世家的種種罪行,只覺得找到了自己的千裡馬。

於是,好不容易得到了幾個安插親信的官職,他便把最好的一個留給了蒙勤——巡鹽禦史。

嗯,這是有鹽政司衍生出來的一個職務。

原本,永承帝想讓蒙勤當禦史的,但想要成為言官,不管是資歷還是學識,蒙勤都差了一些。

而不只是世家,就是朝中的其他朝臣,也不想讓永承帝這個冒失的小皇帝去染指禦史臺。

蒙勤之流,更是個鬱郁不得志的小人物,這樣的人如果都能當禦史,真當他們大淵朝沒有人才了? 不過,小皇帝的面子也不能不給,索性就讓蒙勤去當個巡鹽禦史吧。

巡鹽禦史也是禦史呢。

而且還能去地方巡視,幫小皇帝深入民間,體察民情,一舉兩得,多好的安排啊,對吧? 永承帝:……聽著雖然別扭,卻也不是沒有道理。

永承帝最缺的就是地方上的耳目。

他身居皇宮,就連京城都不敢說十分了解。

大淵朝幅員遼闊,全國有三十多個郡,每郡有二十多個縣。

郡縣還有上中下之分,人口眾多、地方複雜,這麼多個轄區,永承帝根本就做不到全都覆蓋。

除了想要了解地方上的政令推行、民生艱苦,永承帝還想知道幾個藩王、駐邊大將的情況。

是的,藩王! 永承帝只有一個哥哥梁王,他的封地就在梁州。

按理,封王後,梁王就該就藩。

不過何太後忌憚梁王母子,不肯放他去地方,就想把他困死在京城。

永承帝雖然與梁王“兄弟情深”,卻也沒有真的傻兮兮的“放虎歸山”。

而是給他修建了豪華的王府,讓他們一家好好在京城當個富貴閑人。

先帝只有兩個兒子,永承帝這一朝,也就只有梁王一個藩王。

但先帝那一輩,還有兄弟。

除了嫡親的弟弟韓王趙爍外,還有幾個堂兄弟。

當初先帝起兵,全族都鼎力支援。

同輩的十幾個堂兄弟,戰死了一多半。

待到大淵朝建立,只剩下五個人。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