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棋自詡是重生者,而在他經歷的人生中,他是讀過高中、上過大學的人。
雖然成績都不太好,可他到底經歷了一回啊。
他不願再來一次。
再說,“出名要趁早”,讀大學也是趕早不趕晚。
剛恢複高考那幾年的大學生,含金量最高。
鄭棋不想浪費時間的按部就班,他想盡快考出鄭家村。
他還想用成績向父母證明:我足夠優秀,我完全有能力決定我的人生。
他實在不想被父母像管孩子一樣嚴格束縛。
所以,在鄭棋的強烈要求下,他複讀了。
鄭書比鄭棋小一歲,他沒有像親哥那般“自信”,而是按照既定的程式,初中畢業後升入高中。
鄭書更乖一些,但再乖巧,讀書也是要花錢的。
家裡要供兩個高中生,又有王老太時不時的裝病、作妖,經濟方面就比較緊張。
別說讓飽受家暴的鄭琴離婚了,有時候宋春紅還要跑去找鄭琴要錢。
拿人手短! 用了王家的錢,鄭家上下在王屠戶面前就沒有了底氣。
孃家不能給撐腰,還要拖後腿,鄭琴的絕望可想而知。
走了男主的路,已經獲得成功的鄭讀,這時候就以救世主的姿態出現了。
他拿錢砸了王屠戶,以叔叔的身份,把鄭琴接回了家。
他斥責大哥大嫂太偏心,只顧兒子、不管女兒的死活。
當初他就攔著不讓鄭琴嫁去王家,大哥不願意欠他的錢,死活非要嫁。
憑白讓鄭琴在王家受了兩年的磋磨。
……鄭讀好一番的鬧騰,鄭漁兩口子的名聲一落千丈。
鄭琴也跟父母、兄弟離了心。
鄭棋這個重生者的驕傲與自信,被鄭讀一次又一次的摧殘幹淨。
複讀了三次,鄭棋才勉強考上了一個大專。
鄭棋早就沒了剛重生那會兒的銳氣,鄭漁更是被生活、被名聲壓彎了背脊。
沒有創業,而是繼續當個鄉村木匠。
種種地,閑時做點兒活兒,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另一邊,鄭讀卻一飛沖天。
早早就在縣裡買了房,還在省城開了公司。
他儼然成了鄭家村的驕傲,是最讓王老太得意的好兒子。
村裡的議論也都開始轉了風向。
大家彷彿都忘了鄭讀曾經的極品行徑,反而誇他從小就跟別人不一樣。
而為了誇獎鄭讀,鄭漁這個老實人,就會被一次次的拉來做對照。
當初鄭漁跟鄭讀分家的事兒,也被大家夥翻了出來。
這個時候,沒人說鄭漁“仁至義盡”,而是怪他不顧兄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