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毅、範浩、董新三個“微末小吏”,一躍成為內閣巨擘,這如同一記晴天炸雷,在朝野上下炸出了滔天巨浪!
無數人先為之失聲,繼而便有雪花般的彈劾奏章,飛進了宮裡。
倒行逆施!
心懷叵測!
有不臣之志!
彈劾罪名一個比一個狠。
除此之外,還有無數關於魏毅、範浩、董新三人的輿論傳出。
也大多是標新立異,特異獨行,有怪癖,不能和光同塵友善同僚。
更甚者,連董新家貧,為其寡嫂撫養長大,曾因天寒蓋同一薄被之事都被人宣揚的充滿了桃色……
總之,這四人立刻吸引了無數關注。
各種醜聞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
有道德高士痛心疾首高呼:“太子年幼不知政事,被奸邪佞臣矇蔽,把持朝政,竟隨意安插內閣閣臣,天無寧日。朝廷養士百十年,擊賊便在今朝!”
天下震動!
然此人隨即被錦衣衛抓捕下獄,在朝野震驚之餘,宮中在極短的時間內,於菜市口張鐵露布皇榜,公佈了此道德大儒之罪名。
原來,其子與魏毅有仇。
其子之官位,是用銀子所買,偌大名聲,皆為弄虛作假鼓譟吹捧而起。
甚至其子功名,都是靠營私舞弊代考取得。
因無真才實學,所以數次吏部考功,都被魏毅所“刁難”。
兩家為十數年的大仇死敵!
如今見魏毅從區區五品官,一躍成為內閣閣臣,執掌大權,焉能不心驚?
便有了這位道德大儒憂國憂民之聲……
錦衣衛甚至還張貼出這位道德大儒之子的真實文章,更尋來了其先生為之佐證。
人證物證俱全之下,那篇“錦繡文章”,成為此次事件的終結者……
也掀起了崇康末年最大的一次京察……
在心虛之人風聲鶴唳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之餘,淘盡黃沙始見真金。
無數曾經被誇誇其談之輩打壓掩埋的踏實能幹之官員,也漸漸展露頭角,開始走向他們應得的位置……
最有趣的是,隨著趙青山大力整頓吏治,不斷的有官員落馬,國庫,竟然又神奇的漸漸充盈了起來……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
“夠了啊!”
大明宮後,太液池中,蓬萊山上,天心亭內,賈琮警告葉清,離他遠點。
葉清卻睜著大眼睛,一個勁兒的盯著他狠瞧,彷彿要看透他的靈魂一般,對於賈琮嫌棄之言,絲毫不放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