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康十四年,七月十七。
神京西城,榮國府。
連日不休的拜訪,讓賈母面色看起來極差。
與紅光滿面春風得意的王熙鳳,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幾日,王熙鳳是真真出盡了風頭。
哪怕在當年,她一個小輩雖得賈母疼愛,執掌大權,但對上外面命婦時,仍以小輩自處,許多時候連話都沒資格說。
如今卻不同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都知道太子最敬愛的女人之一,是與王熙鳳自幼一起長大,一起進賈府的侍女。
二人名為主僕,情同姊妹。
雖王熙鳳性格霸蠻強橫,奈何宮裡那位一點不記仇,依舊極敬她愛她。
如此,誰還敢小覷她?
便是宗室王妃、太妃當面,也拉下身份與她談笑風生。
不過此刻見賈母面色這樣差,鳳姐兒心裡好笑不已。
在她看來,這連日來的應酬疲憊倒是其次,最讓賈母心碎的,當是要送進宮裡的嫁妝。
雖然賈母最疼愛寶玉,早已打定主意諸多珍寶皆留給他,可是……
她也是個極要體面的老太婆,一輩子就活了張老臉。
賈家這般女子進宮,旁人都只見賈家繁花簇錦,烈火烹油,卻沒想過,賈家要往宮裡送進多少嫁妝去……
其實黛玉反倒好辦,賈敏留下的嫁妝便足有九十六抬,這是當年老榮國尚在時,賈家嫁唯一嫡女時陪送出去的。
這份嫁妝,連王夫人都為之驚歎豔羨,也為之肉疼。
賈敏過世後,黛玉進京養在賈家,後來林如海病重,黛玉聽從賈琮之言,小小年紀舉家北上,這份嫁妝自然也就回到了京中。
這次進宮的妝奩雖不夠,但還有宮裡賞賜下來的儀幣,加起來便有一百二十四抬。
所以賈母、賈政等人就算再出些,實則出的也有限。
太多了反而不好,畢竟前有皇后、太后之例在,不好逾越了過去。
添補的有限。
麻煩的是迎春、探春、湘雲姊妹身上。
尤其是迎春、探春二人,是正經的賈家親女。
而且,宮裡已經透出了訊息,探春是和寶釵同進八鳳殿的。
日後,多半就是當朝貴妃娘娘!
同為貴妃,總不能比寶釵差太多去罷?
可薛家那皇商之家,又只一女,這些日子拼命的變賣京中財產,還將諸多極好的門鋪、宅子的契約都合在一起,要送進宮去給寶釵做嫁妝,傍身之用。
賈家人知道薛家如此,是為了彌補薛姨媽的糊塗事,不讓宮裡忌恨。
可外人不知道啊!
外人只當嫁個貴妃進宮,就該送那麼些嫁妝。
可探春她娘……
不提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