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飽讀史書之人,誰敢忘記千百年來,草原帶來的危險?
他們又大都不同兵事,就算知道些,也斷不知道火器究竟能有多利。
在他們想來,火器又非仙兵神器,再厲害又能有多厲害,能讓八萬兵卒,抵擋得住二十萬控弦南下?
心不安,自然無心辦公,一個個憂國憂民。
然而國朝眼下多少大事,哪裡有時間耽擱,這讓急性子的趙青山暴怒不已。
可他再暴怒,再罵人,甚至貶官摘帽子,也依舊止不住百官對草原狼的恐懼。
這便是賈琮今日親自出面安撫的緣由……
他也沒法對一群純粹的古典文學出身的官員講火器到底有多利,講不通的。
所以,就直接以天命說來解釋。
還別說,雖不能說服全部,但很有一部分官員們,頗以為然。
“古往今來,從未有君明臣賢而國破者!”
“如今聖天子和賢太子垂拱而治,朝廷上眾正盈朝,無黨爭禍國之事,群臣齊心協力,此等盛況,唯有大聖之朝才有。區區茹毛飲血之韃子,又焉能壞我朝氣運?”
“皇上與開國公等人都是當家兵事大家,既然認定無妨,想來便是沒事的。”
“殿下曾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等錚錚鐵骨之言,天家至尊至貴,尚且無懼敵寇,我等臣子,又何必心憂如焚,似朝不保夕?”
見朝堂上的氣氛漸漸扭轉過來,趙青山海松了口氣。
一瞬間,他開始自省,是不是真的有些過於強硬了。
剛柔相濟的道理,但凡讀過書的都知道。
可真正實踐起來,這個度卻不好掌控。
每個人都以為自己一直都是在剛柔相濟,趙青山也是。
只是目前看來,他這個元輔做的,遠不如寧則臣啊……
從前趙青山對寧則臣其實有些不滿的,認為他有時候總是和稀泥。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黑白原該分明。
可寧則臣許多事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原本趙青山斷然認為不對,可現在回過頭來再看……
還是元輔高明啊……
趙青山漸漸悟透了一個道理:對和錯,黑和白,有時候其實並不那麼重要。只要能達到設定的目標,那麼過程到底如何進行,其實並非是固定死的。
在後世,有一個偉人提出了“不管黑貓白貓,只要能抓到耗子就是好貓”的理論。
其實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是趙青山自忖,就算他悟透了這個道理,可依舊做不到。
因為想做到這一點,需要極廣的胸懷和極大的魄力,更需要大智慧。
而他,顯然沒那麼高的境界……
想起寧則臣,趙青山忽又想起寧家那位小姐來。
前幾日就送進宮了,如今在東宮做女史。
由於出身不同,並未同其他外省送入宮裡的秀女一同入住儲秀宮,學宮中規矩。
宮廷選秀,並非只看顏色,顏色好就能入選。
而是要經過一系列的考察、檢驗和學習。
要看年歲是否合規,身體是否有恙,有無過往病史,有無口氣、體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