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和打了一個哈欠,沒回話,偽裝自己快睡著了。
在進入秘境第三十三天之時,得益於宋清和自己的勤奮努力,以及兩任雙修搭子夜以繼日的付出,宋清和的金丹已經差不多能成個囫圇的球了。
現在最少不用擔心壽盡而死了。
宋清和的心終於有一半放回肚子裡去了。
凡人壽數最多不過百年,許多人不過四五十載便重歸混沌。
求丹問藥,不過是求長生不死,不老不滅。
煉氣入門,壽數可達百年。築基一成,容顏不老。金丹底定,便有三百年光景。元嬰鑄就,便能享五百年月。而化神一至,便有千載光陰。
晉時遼東仙人丁令威,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停於華表之上,少年舉弓欲射,鶴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
何不學仙?沒有人能忍住不學。
所謂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聞道之後,又如何甘心做回凡人?
歸來華表上,應笑北邙塵。
宋清和險些隱入煙塵。
但金丹快修複了!能活著已經不錯了,三百年也很好了,能破鏡元嬰,就更好了。
再多的,宋清和並不強求。
宋清和不求飛升,也不求長生。
活得越久,失去的越多。
宋清和築基那年,灑掃的外門弟子與他同齡。
如今,那弟子的孫子同他站在一起,看起來卻像是他的同輩。
凡人百年,修士長生,不過如此。
千年前太素仙人白日飛升之故事,對於宋清和來說,太過遙遠了。
千年之後,朋友、愛人、敵人,甚至整個時代都已化作塵土。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但對於元嬰期或者化神期修士,太素仙人洞府的發現恐怕是另一重意義。
壽盡而亡的恐懼對每個人都是真實存在的。
司徒雲山和楚修元都是四百有餘,如不能破境,邁入化神,那便都只有幾十年光景。
更何況……天符閣有三位化神期修士。
他們又還剩多少壽數?
千載求長生,功虧一簣,何等可笑。
人間富貴又如何?不怪陶成道仙人受封萬戶,也要擒風箏點火箭,以身犯險,再叩天門。
如能堪破飛升機密,再開天門,這將是何等盛世,又有多少激蕩。
但這和宋清和又有什麼關系呢?
要不是將江臨他們意外發現了太素洞府,宋清和和這些事永遠都不會有牽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