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聖杯所藏信箋中言明的某亂時間,正是入秋之後的十月。
此刻他趕回了丹桂城,那就是九月將過了。
便算他能涉險將羽衣救出,那在時間上,他就只能看著十月的某亂成真了。
而一旦皇室,必將無力應對外來之威脅。
那些狼子野心的外夷們,豈會是些善類呢?
他們必將會趁勢襲擾邊域,戰禍將就此蔓延,那遭受屠戮的,必定是無辜的良善啊!
而且經過了這幾日的打探,南翰離已經隱約看出了一些問題。
這些問題,恰恰就是他想從中加以利用的。
因為他近幾日收集的情況中,大部分是說如今的皇帝極為愛護自己的皇兄伏王爺。
當年若是伏王放棄精研武學,而選擇皇位繼承的話,當今的皇帝還真不知現在會是個啥呢。
因為皇帝本人雖然也習練過秘籍中的入門功法,但是限於他根基不好,怎麼練也無法領悟秘籍中功法的精要所在。
而他的兄長伏王,則天賦異稟,堪稱是習練武技的曠世奇才。
伏王不但聰慧過人,領悟力極強,而且在為人處事上,也表現出超乎同齡人的幹練與沉穩。
這讓其父皇是喜愛有加,對伏王一直是另眼相看得!
其實當年老皇帝在讓弟兄二人選擇自己命運時,原本是希望身為皇長子的伏王來繼承皇位。
但是令老皇帝不解的是伏王竟然放棄了皇位繼承,而選擇了繼續精研武技。
其實這是伏王已經發現了武技中存在的先天隱患,而若是不想法將其根除,那勢必會在日後讓他在功法修煉中出現難以預料的惡果。
一旦選擇皇位,那伏王必定會被繁重國事拖累,而無法一心去精研解決之道。
被逼無奈啊,伏王只能放棄了皇位繼承,選擇了精研武學一道。
這些事情,不是局中人,自然無法體會伏王的痛苦抉擇。
但正是因為他放棄了皇位,因而讓他的弟弟命運轉變,成為了當今的皇帝。
這皇帝只是知道當時的伏王已經修煉完了那冊秘籍上所有的功法,他已經是武技大成之人,無需在待在深宮中的藏經殿裡了。
當時伏王明明是可以選擇皇位的,若是伏王選擇了皇位,憑皇帝那點悟性,即便是練到死,也無法走出藏經殿得。
所以伏王的選擇,是對當今皇帝的救贖。
因此在滿朝大臣的眼中,皇帝無論何時,都是把這個兄長頂在了至高的位置上,去恭敬和維護。
看似極為低姿態的皇帝,卻有一絲隱憂。
這隱憂便是來至伏王的強勢!
而這強勢、實則是對皇帝的最大威脅!
皇帝雖不是曠世奇才,但也絕非痴傻之人!
他能感受到,當然就會有所行動,而這正是南翰離所察覺的問題關鍵。
南翰離只需再進一步探查,便能揭開當今皇帝對隱憂的反應是什麼了。
可是繼續留下來查探根由,就可能會耽誤了返回營救羽衣的時間...
到底要如何取捨,讓南翰離陷入了一種兩難的境地...
南翰離該放棄探查,立刻返回丹桂城呢?還是留下來,盡可能達成自己此行伏羲城的目的呢...
..........................第三卷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