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暴轟鳴著越過老法師他們所在的觀測塔,並以馬匹飛鳥都難以想象的速度橫推來到了塔圖隆斯的城區。
最先接觸的是海港區,與想象中不同,海面雖然抬升了一些,但並未真的抬升太多,至少與每天因為三位月亮導致的潮汐比起來,大海暴帶來的降水似乎顯得太少了一些。
其實不然,在塔圖隆斯海港城的城外,那無人的荒野海邊,大海暴的接觸地面變為的降水已經形成了巨大的洪水。
堅固的巖壁被雨水打溼,隨後被大海暴吹拂的一面甚至更像是浸泡在水中一樣,水流沿著巖壁一陣反重力的流淌匯聚,最後在星球重力的要求下,還是重新接觸了地面。
它們彙集起來,從水流變為夾雜著巖壁碎屑的小溪,之後渾濁的無數小溪再混合在一起,成為能沖垮一切的臨時洪水。
古時法拉半島的人們就久久的在大海暴帶來的洪水中苦苦掙扎。
每一年的大海暴,都是無數家庭破滅的時候,人們甚至只能在大海暴暫停的短暫時間中,划船去海里尋找可能還倖存的家人與孩子。
那時候他們要麼在山頂、沙丘頂上用繩索將大家一起捆住,艱難的挨著狂風暴雨,要麼就躲藏在荒原巖壁的洞窟之中,聚集在一起跪地祈求神明。
或者祈求洞窟不要因為大海暴而垮塌。
那是很長一段難捱的日子。
法拉半島的人們甚至相比於富饒的沿海,更願意居住在貧瘠的沙漠深處。
哪怕水如黃金,生存艱難。
也好過每年都要經歷一遍生存還是死亡的恐怖日子。
後來魔法帝國曾經統治了這裡一段時間,那些聰明人雖然殘暴,無視凡人的苦難,但至少帶來了真正讓此地人類脫離苦難的一個可能。
而到了帝國初建時期,新生的帝國為了獲得各地的實際控制權力,還是真正做了一些實事的。
至少解決了法拉半島沿海地區建築會被大海暴沖垮的問題。
如此一來,這片富饒的海域才會真正的被開發出來,並且逐漸讓這裡的人口,從艱難生存的沙漠深處逐步遷移到了富饒好生活的沿海地區。
當然,這也代表了沙漠深處的那些嚴酷政權,真真正正的在被帝國軍隊打垮後,徹底的成為了本地人都不會懷念的過去式。
此時,是時候解答為何塔圖隆斯的海港地區海面不會上漲了。
因為城區密集的各式建築上,真正與大海暴接觸的房頂,此時就像是排水渠一樣將全部接觸的大海暴水份,順著房屋內上下貫通的管道,引導到房子底部的各家都有的巨大儲水室內。
畢竟大海暴絕大多數過境的水分都被橫推的巨力越過了沿海的大片地區,正翻滾著朝著內陸延伸過去。
這些接觸地面的地方,在古時候是摧城毀家的洪水,在現在,反倒是讓本地居民覺得每年的降水不太夠用。
還是因為人口增長了。
尤其是最近幾十年中,太陽之環教會明面上控制了整個半島的統治權,雖然官員還是帝國派來的,但就連這裡小孩子都知道,沒有教會的教士們點頭,帝國的官員們就連一個銅幣的款項都批不下去。
這個時候,城內家家戶戶都將房子各處的木窗緊緊關牢,不留一丁點的縫隙。
前幾天各家各戶購買房屋材料就是此時幹這個用的。
大海暴時期,要是家裡漏水,那可就真的糟糕了。屋外出不去,出去也沒人,不僅街道上沒人,就連各個店鋪也不會開門做生意的。
也就是在大海暴的間歇期時,人們會開啟房子大門,快速的出去將真的要出門才能辦的事,儘快辦妥。
就是這樣,每次在大海暴的間歇期,部分人都還是會被堵在別人家裡,或者要辦事的店鋪中,進退不得。
而屋主這時候還得給被大海暴強行留下的客人提供食宿,這種行為,已經漸漸變為了一種習慣與習俗。
此時,就在所有人都緊閉門窗無事可做的時候,位於海港區與貿易區邊界的主要街道上。
規模龐大,建築嶄新的海洋之神教會神殿中,這座規模一點都不小,處處用各種海洋紋飾加以裝飾的半圓形宗教建築,卻違反常理的故意開啟了建築正中間頂部的活動天窗。
讓一道猶如瀑布一樣的大海暴降水從天窗正中傾瀉落下,落在大殿空曠的中心水池之中。
半圓形的大殿高大空曠,不僅建築設計上用了這些年最新的結構構型,整個建築物,還被海洋之神的教士們用神力加固保護過。
他們做到了讓建築哪怕不像其他本地建築那樣修建的敦實堅固,也可以挺過大海暴時期的水流撞擊。
此時建築內跪滿了人,這些人都是在大海暴開始前特意從家裡來到此地,就是為了參加海洋之神教會的儀式。
所有人都面現崇敬的朝著海洋之神的‘奇蹟’——大海暴的水流——而跪拜。
教會的各級教士圍攏在大殿中心的水池邊上,穿著特殊修改製作的教士袍子,依次穿過被大海暴降水充滿的水池中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冰涼又清新的水流從各個教士的頭頂貫下,淋溼他們,卻反倒是讓教士們越發顯露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