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番實地考察,大禹就以黃河為中心,以黃河沿線各支流為突破口,制定了治理水患的九種路徑和方案,作為治水的宏觀規劃。
大禹他們這次考察,確實歷盡艱辛,十分艱苦。大禹他們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流的走向等情況,決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來消除水災。
制定好治水計劃後,大禹就對大家道:“各位,我們首先要否決並借鑑我父親的治水策略。在他治水經驗的基礎上,把他當年推行的單一圍洪築堰,變成一邊圍河築堰,一邊開通水道,因勢利導引水排流。
我覺得,我們還應該根據水流的慣性,先由高地往低窪地排水,由低窪地往小河排水,由小河往大河排水,由大河往湖泊排水,再由湖泊經大河往海洋排水。總的說來,就是根據高山大河西高東低的地勢規律,順著河流的走向,由西往東依次排水。”
治洪工程開始了。大禹親自拿著鎬頭,率領成千上萬的人挖渠開山,疏通河道。這時,神龜馮夷也來幫忙運送土石,巨人豎亥也用他那雙大腳在地上劃出深溝,來導引洪水。
在治水過程中,最艱鉅的工程是開鑿龍門。龍門是一座大山,它高高地橫在了黃河當中,擋住了奔騰直下的河水的去路,河水只好繞道從山腳下一條狹窄的河道穿過。
每當水量增大時,那河水就咆哮起來,四處橫溢,氾濫成災。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艱險,他帶領人們一點兒一點兒地開鑿龍門。
夏天,烈日當空,山石往往被曬得滾燙,大禹他們已汗流浹背,還仍然不停地幹活。到了晚上,他們還要對付毒蟲猛獸的襲擊。
冬天,北風呼嘯,天寒地凍,大禹他們依然一鎬一鎬地挖著凍得堅硬的土地,他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幹了起來。
在大禹的帶領下,大家齊心協力沒日沒夜地奮鬥在治水戰線上。冬去春來,他們整整花了五年的時間,才將巨大的龍門山劈開了一個大口子,河水終於流暢地流向了大海。
看著黃河之水滾滾向東流去,人們一個個興奮不已,他們圍著大禹歡呼雀躍。大禹的臉上也終於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那次,大禹他們在考察泰嶽北邊一條河流的時候,突然狂風大作,烏雲翻滾,電閃雷鳴。緊接著大雨傾盆而下,山洪瞬間就暴發了,當時山洪一下就捲走了很多人。
大禹他們親眼看到,有些人在咆哮的洪水中掙扎,有些人在奔騰的洪水中轉眼就消失不見了。大禹的徒眾因此受了驚駭,所以後來有人就把這條河流叫作“徒駭河”。
還有一次,大禹他們巡視到了洛水南郊。原來這裡有座很大的山脈,這座山脈一直延伸到中嶽嵩山。此脈峰巒疊嶂,巍峨雄峻,猶如一座東西走向的天然屏障。
不過此山的中段有一個天然缺口,平時缺口處總有一股涓涓細流由山石的隙縫中緩緩流出。但是,當特大洪水暴發時,河水就被大山擋住了去路,因此缺口處便形成了一個很大的遊渦。
這樣的漩渦伴著奔騰的河流,瞬間衝出堤外,衝下山澗,直接危害著周圍民眾的生命安全。大禹經過考察,決定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先將這裡著重治理。
艱苦的勞動,磨練著每個人的意志,可是,大家在大禹的帶領下,他們不怕困難,知難而上。雖然期間總有意外發生,有的人被山石砸傷了,還輕傷不下火線。
在勞動中,有的人不小心從山上掉下來摔死了,有的人被奔湧地洪水捲走了。可是,留下來的人們卻仍然堅持治水毫不動搖,他們生命不息劈山不止。
很早以前,黃河壺口那地方原來是不通的。所以每次黃河發大水的時候,滾滾河水帶來大量泥沙就淤堵在那裡形成一個淤積高地。
每當山洪暴發的時候,洪水實在淌不出去了,就開始漫堤。緊接著就將灘塗淹沒,再後來就淹沒四周的田地村莊,有的時候甚至能將一些小丘陵淹沒。
大禹看到這個情況,一下就找到了水患的癥結。他立即帶領廣大民眾,將這段淤堵的地方開挖拓寬,又清理了河底淤沙,扒開了一個很大的口子,這樣一來足以讓黃河洪峰順利透過了。
在大禹的帶動下,治水進展神速,很多大山終於豁然屏開,洪水由此一瀉千里,黃河從此暢通無阻。就這樣,在大禹地帶領下,廣大民眾團結一心,他們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險關,治理水患的進度很快。
大禹他們風裡來雨裡去,翻山越嶺,排除萬難,戰酷暑鬥嚴寒,沒日沒夜的丈量地形,開挖河道,和群眾擰成了一股繩。其中丈量地段的時候,豎亥功不可沒,在檢視地形方面,大龜也做出了貢獻。
每當治理完一處河段,大禹就讓管理農業的后稷,在一些低窪潮溼的地方種植稻穀。后稷對種植作物很有一套,他不但親手教給當地民眾種植稻穀的技術,還教導民眾在湖泊中養殖魚類,養殖鵝鴨,種植蒲草,因而使原來的水害變成了利民的水利。后稷在農業管理方面的建樹,直接促進了農業發展。
大禹不但治水帶頭苦幹,他還時刻關心民眾的疾苦。有一次,大禹來到一個地方治水,他發現了一戶很窮的人家。那家有個老人,老人癱在炕上不能自理。
老人的的兒子在大禹的治水工地上幹活,老人的身邊還帶著一個很小的孩子。那孩子又黃又瘦,那老人也瘦的皮包骨頭。
大禹發現,那年輕人每當幹完一天的活,他領點吃的就匆匆轉回家,那點吃的他不捨得吃,而是先餵給老父親吃幾口,再餵給孩子吃幾口。最後,年輕人沒有吃的只好喝水充飢,或去外邊挖些野菜來吃。
有人問年輕人這樣餓不餓,那年輕人總是對別人道:“其實這點食物誰也吃不飽,尤其讓大家都捱餓,還不如將孩子賣掉,換點錢給老父親吃個飽飯。”
後來,他們還真找到了買主,年輕人就將孩子賣了出去。老父親知道孫子被賣了,他哭著嚷著要孫子回來。大禹知道了這事,他不忍心看那父子分離,就去把孩子贖了回來。
大禹還讓后稷給那年輕人送去一些糧食,讓他好好照顧父親和孩子。年輕人感動地不知所措,他沒什麼答謝大禹,只好一個勁的磕頭謝恩。
其實,大禹治水走到哪裡,他就將溫暖帶到哪裡。只要他看見百姓沒有吃的,他就會讓后稷把僅有的糧食分給大家。很多人因此得救了,他們感動的直呼大禹的名字,讚揚他是人間的大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