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壞爸爸》(注2)
依然是楊謙的歌,不過,這會兒,楊謙已經下去了,舞臺上只剩下那群活潑的小朋友們。
當然,演唱的也是一個聲音還很稚嫩的小男孩。
還沒輪到小朋友演唱,這首歌的前奏就特別有趣,它用了非常多聲音靈動的配器,叮叮咚咚的,再配合鋼琴非常明快的彈奏,就足以讓觀眾精神一振,迅速地從之前《世上只有媽媽好》的苦情氣氛中掙脫出來!
一些對音樂有些瞭解的觀眾還聽到了類似於《野蜂飛舞》的鋼琴炫技的旋律,儘管很短,也是體現歌曲的歡快節奏而已,但這還是讓他們聽得很是痛快。
有意思啊!
楊老師的這首歌,不愧是唱給自己的,下了功夫的!
有這麼動聽的旋律,當然也會有小朋友們非常可愛的舞蹈表演!
魔都衛視雖然用的是楊謙的歌,自個兒不怎麼需要在音樂這方面花費太多的錢財去請編曲老師,但他們還是在舞蹈的編排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鄭佳敏看到,電視上那些小朋友們在飛快的鋼琴旋律中,也是扭著小屁股飛快跑動,四處穿梭,亂中有序,讓人看得賞心悅目!
不愧是電視播出的節目!
鄭佳敏在心裡暗暗羨慕著。
她作為小學老師,也當過好多年的班主任,當然知道給孩子們編排表演節目有多難,更別說還把這些孩子訓練得這麼好了!
“我有一個好爸爸!”
只聽一個清亮的聲音率先開始唱響。
“爸爸,爸爸,爸爸,爸爸,好爸爸,好爸爸,我有一個好爸爸......”
居然還有和聲,而且還是一群小朋友的和聲!
鄭佳敏在舞臺上看不到哪裡有很多小朋友突然不動了站在那裡唱歌,顯然這應該是事先錄好的音訊。
不過,鄭佳敏對這個也不是很在意,她比較好奇這首歌的歌詞會怎麼寫。
都是那個楊謙寫的歌詞,會是依舊很沉重的,還是有點美感、有點詩意的?
暫時還沒感覺到,但這個重複的爸爸、爸爸,鄭佳敏倒是從一開始聽的那什麼“噻籮籮哩噻籮籮哩噻”中,找到了熟悉的感覺。
“做起飯來,鏘鐺鐺,鏘鐺鐺,洗起衣服,嚓嚓嚓,嚓嚓嚓,
高起興來,哈哈哈,哈哈哈,打起屁股,啪!啪!啪啪啪啪!
唔,真是稀里嘩啦......”
聽到這兒,鄭佳敏張著的嘴巴就一直沒有合攏過!
歌還能這麼寫啊!
做飯能用鏘鐺鐺來形容的?
洗起衣服能用嚓嚓嚓來形容的?
倒也不是不可以,擬聲詞用得還挺形象的,但問題是,這是不是太過於簡單粗暴了?
鄭佳敏一邊覺得很好玩,一邊又覺得很神奇,彷彿開啟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一樣。
(注1:《世上只有媽媽好》,這是一首誕生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兒歌,原唱是蕭芳芳,詞作者是李雋青、蔡振南,曲作者是劉宏遠、林國雄。一開始,這首歌是港城電影《苦兒流浪記》的主題歌,後來八十年代的時候,寶島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再唱了這首歌,這部電影1990年的時候在內地上映,以當時一塊甚至幾毛錢的票價,竟然賣到了上億的票房,可見這部電影多麼受歡迎,這首歌的傳播度有多高了!)
(注2:《好爸爸壞爸爸》,詞作者是諸葛怡,曲作者是劉為光,原唱是石越。別看這首歌好像很新鮮,也經常聽各種兒歌品牌的孩子們唱這首歌,但實際上,《好爸爸壞爸爸》也是一部影視作品的主題曲,兒童電視連續劇《好爸爸壞爸爸》首播於1987年!值得一提的是,《好爸爸壞爸爸》還有一首片尾曲名叫《星仔走天涯》,這個名字同樣是日本動畫片《咪咪流浪記》的譯名。而《咪咪流浪記》其實就是法國作者耶克特·馬洛的作品《苦兒流浪記》改編而成的。是的,《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那部《苦兒流浪記》也是改編自這個故事,只是改成了港城的背景。頓時覺得這兩首歌很有緣分有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