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80章 我還有理想(1/2)

看楊謙直播的新觀眾中,除了想要湊熱鬧的、想要蹭熱度的,也有不少慕名而來、真的想要聽楊謙講課、學點有用知識的同學。

樊汀就是其中一個!

不過,樊汀可不是普通人,在音樂這一塊,他也算是“資深”從業者了!

為什麼“資深”兩字要打上雙引號?

因為他寫的是古風歌曲,雖然陸陸續續寫了十幾年,但也只是活躍在網路上,一直沒能進入到傳統的音樂圈中。

這十幾年的青春年華,樊汀見證了古風圈子從小範圍人群的熱愛、穿著漢服走在大街上都會被當成異類,到現在深受年輕人的追捧、電視臺都會報道為“文化自信”的飛躍式發展!

當然,樊汀他們也算是苦盡甘來。

當年寫古風歌曲可沒有什麼錢賺——正好是網路盜版猖獗,傳統音樂人都要餓死了,他們這些“非主流”的當然也只能是用愛發電。

現在不一樣了,大家維護版權的意識有所回升,影片、直播的興起,也讓包括傳統戲劇在內的冷門藝術形式得到了新生。

畢竟再冷門的,只要它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在全國範圍內也會有非常多的一個觀眾數量。

迅速成為準主流文化的古風圈子也是如此!只要有了海量的粉絲,他們就不愁沒有錢賺!

樊汀加入了朋友組建的古風音樂工作室,一開始他們還不是m機構,沒有自個兒拍影片的計劃。

他們就是純粹地寫歌,參加短影片平臺的音樂扶持計劃,透過別人拍影片使用他們的歌曲,然後短影片平臺為他們支付版權、流量的費用。

別說,他們因為進入得早,而且本身都有作品積累,也有一定的知名度,開始還賺了不少錢!

不過,從三年前開始,競爭對手開始多起來,誰都想分一杯羹。

於是,樊汀他們新創作的作品想要獲取流量就變得困難起來,工作室收入一降再降。

後來,朋友告訴他,現在短影片行業,幾乎所有的音樂工作室都在搞模板創作,編曲全都是套用的神曲公式,歌詞就算不是自動生成的,那也是胡亂編造。

正是因為能夠這樣批次生產——不是一天一首,一天“生產”好多首都沒問題——他們才可以用低廉的成本,去押注隨時都有可能會誕生的“爆款歌曲”。

這也是大家發現現在很多歌都似曾相識的原因!

樊汀一開始是不認可這種批次生產的。

流水線生產的歌曲,能有什麼質量可言嗎?

這樣的歌,還能算是歌嗎?

但短影片本來吸引人眼球的也就那麼幾秒鐘、十幾秒的時間,只要旋律夠繞耳,只要歌詞能瞬間讓人有感覺,那就算成功了!

那麼,火的是那一小段歌,完整的歌曲是否雜亂無章、是否會讓人不知所云,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至於這些歌會不會招來罵聲......

恐怕那些工作室會更高興看到這種情況吧?

流量時代,黑紅也是紅,隨便罵,喊來更多人一起罵他們會更痛快!

因為短暫的流量紅利吃到了,誰還會在意這首歌未來的下場?

可能它聲名狼藉了,可能它被人唾棄了,那也只不過是被他們丟進垃圾桶裡,然後大家繼續批次生產新歌,繼續等待新的爆款出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