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振宏語氣逐漸緩和,給他細細地分析起來。
“嗯,不可能。”
楊謙老實地搖了搖頭。
老戴同志應該說的是他在金城中學博文學校的公益專案。
楊謙覺得他們在金城中學博文學校那邊做得還不錯,不僅將每年暑假的夏令營結業晚會打造成了一個品牌,還發掘出了像張珊珊、周海燕、湯振亮這些自己認為會是未來華語樂壇非常優秀的人才!
但也確實是僅限於金城中學博文學校,他們跟金城其他學校都沒有什麼交流,更別說將影響力拓展到整個秦省,甚至是全國了......
“對了嘛,你一沒有循序漸進,二沒有走上層路線,怎麼可能一下子做出一個全國性的大企業來?就算是你唱歌唱得好,全國人民都知道你,那也只是你自己的業務能力達到了這個水平......”
戴振宏抬起手來,比劃了一箇中等偏上的水準。
“這個世界是很現實的,不要認為理想很崇高,就會有人為你拼死拼活,不要覺得口號喊得響,別人也會願意和你一樣白白地去做奉獻。而且,就算是公益,你給的東西,別人也不一定樂意要......很多地方的人,飯都不一定能吃飽,生活還在考慮一個活著的問題,連質量都談不上,怎麼有精力和你談音樂聊夢想?”
其實,戴振宏的話,楊謙並不完全贊同。
生活水平低下,不代表那些孩子就沒有音樂上面的需要,不代表著他們就不想學音樂。更何況,音樂不僅僅只是一種娛樂方式,它更是他們未來可以選擇的一種生存的技藝!
在楊謙看來,音樂教育,跟普通的文化教育沒什麼兩樣,都是能幫助那些孩子走出大山,實現階級跳躍、實現他們人生價值的重要渠道。
國家都在努力地將文化教育的種子播向全國各地,音樂教育不也一樣值得推廣開來嗎?
但老戴同志也沒說錯,那確實只是楊謙的一個單純美好的願望,他是這麼想的,別人卻沒跟他想到一路去。
文化教育的普及,國家付出了幾十年的努力,花費了全國那麼多的人力物力,也一樣遭遇了很大的阻力。
楊謙想幾年之間就把他的目標實現,也確實是太想當然了!
“具體的,你要怎麼做,還是得雙管齊下!”
戴振宏似乎說回到了楊謙比較關心的“解決方案”上。
“哪雙管?”
楊謙提起精神,認真傾聽。
“就我剛才說的,一個是循序漸進,打鐵還是要自身硬。這不能只是光喊口號,拍腦袋想到什麼就丟給別人幫你操作,這可不行。你自己得有把這份事業做大做強的成熟思想,懂得給手底下的人,做好具體的發展規劃,懂得怎麼管人怎麼用人,讓別人願意給你賣命......”
咳,老戴同志,確定你沒有夾帶私貨嗎?
這不是逼著楊謙讓他學企業管理嗎?
不過,他說的倒也沒錯,現在吳嵐休假去待產之後,楊謙確實感覺到了公司管理上面的茫無頭緒、捉襟見肘!
謙語傳媒他都管不好,怎麼可能有能力做得好音樂教育推廣的公益事業呢?
“第二個,那就是走高層路線。這種大事,國家不可能是交給你們個人出資去做的,你們那樣還吃力不討好。但你如果能......”
戴振宏招手讓楊謙湊過頭來,壓低聲音,給他講了一堆不能外傳、容易四零四的話。
其實也不是什麼違法的事,很正常、很有國內特色的方法。
楊謙倒也不是完全不懂,戴振宏一點撥,他便恍然大悟了。
這不是之前李光民老師一直想讓自己去做的事嗎?只不過,老丈人給自己說得更加高階,接觸的層面也超越了音樂這一行,能夠決定更多的事情而已!
想要達到這樣的層次,楊謙在音樂上,就不能僅僅是唱歌那麼簡單了!
他還要提升自己的藝術地位,還要儘量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範圍內,擁有足夠大的影響力,這樣才能像那些金字塔頂端的明星一樣,發出有分量的聲音,交出能被重視、有可能實現的提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