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三十六章 某願獻茶法

施寒山三人下了馬車,便看到園子門口站著三四個男人,年紀在十幾到二十來歲不等,一個個文質彬彬,眉目清秀。從穿著打扮上來看,他們應該是讀書人,而非男僕。

“三位兄臺,可是來參加茶會的?我能看看你們的請柬嗎?”一個年長些的男人迎了上來。

蘇衡將手中的請柬遞了過去,好奇地問道:“你們是……”

“哦,我們是潤州書院的學子,自願過來幫杜大人張羅茶會的。”那個男人笑道,“在下林宣,三位兄臺有禮了。”

“學子做知客?這倒有趣。”蘇衡笑了起來。

他比施寒山家世更顯赫也更有錢,也因此,他身上更有一種紈絝般的放縱不羈和滿不在乎。

林宣沒有說話,只看了蘇衡一眼,見其他兩人的請柬都被同窗檢查過了,便作了個手勢:“三位裡面請。”

三人往跟著林宣往裡走。

梁先寬自打跟杜錦寧合夥做園林生意後,就在京城做了不少園林的推廣。像蘇衡、施寒山這樣的閒人名士,自然是逛過不少園子的。看到杜錦寧這個花木還沒長茂盛的園子,並不覺得如何。

施寒山掂記著他的文章,不由問林宣道:“你們這個杜大人,為人如何?”

林宣猶豫了一下,道:“杜大人來到潤州後,因主管農事,又正值春耕,所以一直都忙著農田水利的事,我們接觸得少。倒是陸先生、史先生和彭先生,去書院給我們講過幾次課,學問淵博,為人和藹可親,我們書院的學子對他們十分尊敬。”

“說起來,陸先生他們歲數不小了吧?杜大人在他們面前,是不是執弟子禮?”蘇衡帶著幾分戲謔的意味問道。

“前輩您這就說錯了。”自打知道眼前這三人都是舉人後,身為秀才的林宣就換了個稱呼。

他正色道:“杜大人與陸先生他們在一起時,陸先生等人都以杜大人為尊。陸先生講課的時候也跟我們說過,杜大人年紀雖輕,但學問卻是學富五車,比絕大多數人都淵博。”

擔心這三人看輕了杜錦寧,一會兒出言不遜,鬧得場面不好看,林宣又解釋了一句:“杜大人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他又十分勤奮,每到一個書院或地方就埋頭讀書,直到把那裡藏書閣的書都看完為止。因記性好,他記在腦子裡的東西比有些人一輩子都多;再加上他天資聰慧,領悟力強,極容融匯貫通,所以不過十五歲年紀,便博古通今。考上狀元,猶如探囊取物,是水到渠成之事。”

蘇衡聽了這話,臉上頗有些尷尬。

他自己,就是個舉人而已。跟十五歲就考中狀元的杜錦寧比起來,自然什麼都不是。

施寒山用手肘拐了蘇衡一下,示意他收斂些,別口無遮攔。

他則拱手對林宣笑道:“我這位兄長對杜大人並無無禮的意思,只是因為杜大人太過年輕,所以開個玩笑而已,還望兄臺莫要當真。”

“前輩多禮了。不過杜大人確實值得尊敬。”這個林宣大概是被陸九淵洗了腦,對杜錦寧多有崇拜,“不說別的,只說杜大人為了黎民大眾,自願放棄翰林院的差事,請求外任到潤州來研究雙季稻,就值得大宋所有人的景仰。”

“雙季稻?”一直沒說話的黎子義臉色一變,“你說的是雙季稻,可是《種田記》裡提到的雙季稻?”

施寒山和蘇衡也變了臉色,他們想到了一種可能。

不待他們問出來,林宣就笑道:“對,就是《種田記》裡的雙季稻。三位前輩還不知道吧?《種田記》就是杜大人所寫。”

“錦春寧秋?杜錦寧?”蘇衡喃喃唸了一句,旋即恍然大悟,“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