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時家在vip病房勉強吃了頓團圓飯。
所有人都強裝開心,只為了讓病人好受。
二女兒的婆家知道親家母住院,還提了一堆東西來看望。
經歷了熊孩子變故後,全家人的地位發生了變化。
時老爹一躍成為全家地位最低的人,啥髒活累活都搶著幹。
就怕老婆和女兒生氣!
直到大年初四,一家人才收拾收拾出院回家。
親友們也聽說了此時,打算相約大年初六來時家看望。
在農村,所謂的看望就是關繫好的親戚來出些份子錢,上門吃頓飯。
時母受傷,臥病在床,平日裡時父把她照顧的無微不至,但到了大場面,還是需要一個能夠做飯的人物。
這也是時夏討厭回家過年的原因。
所謂春節,不如說是母親的勞動節,每天不是做飯就是洗碗。
男人在外面吃飯吹牛逼,女人在廚房做飯累的一批。
這還是建立在父親幫忙的基礎上。
原主時夏從小到大都認為母親脾氣大,急躁,年年更年期。
相比之下,父親更緩和,更從容不迫,哪怕被使喚去幹活也毫不生氣。
有時,她甚至不明白父親為什麼要娶母親。
長大之後才發現,因為吃苦受累支撐起家庭的都是媽媽啊!!
媽媽打掃衛生、做飯、洗碗、倒茶、準備年夜飯、包餃子、給全家買衣服。
小到過年聚會桌上磕的瓜子是原味還是五香,大到年夜飯吃什麼,全都是媽媽操心。
純幹活和操心家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媽媽是兩樣都要兼顧!
而爸爸只需要像個提線木偶一樣,聽媽媽的話,掃地貼對聯買東西就好。
當爸爸在外面和親友們喝酒喝到爛醉,媽媽還在廚房忙著炸最後一道素春捲和地瓜丸子。
這樣才能確保端上去的菜焦香酥脆。
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女人因為丈夫懶惰,三請五請不動身,或者沒做好導致重大失誤,吼一句怎麼了?
換作任何一個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都會崩潰。
而往往,母親會得到一頂母老虎的帽子,父親會得到好老公的名聲。
世界是偏心的,同樣的待遇,落在男女頭上,便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今年招待客人親戚,時母註定無法起身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