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承弼新劇本,是根據一個作家好友的故事,那位好友在前幾年因病去世了。
老戴根據這位朋友的一些故事,將這作家好友的事故,改變成為劇本。
講的是,四個性格迥異,年齡階段不同,且生活各異的,原本沒有交集的人,因為各種原因,走到一塊,經過不打不相識,都產生了一個共同目的,結伴而行的故事。
他們的目的地是滿洲里。
每個人都夢想逃離現實生活,去往滿洲里,那裡有一隻大象,席地而坐。
劇本就叫《大象席地而坐》。
還有一個另類的問題,今天問了老爺子,現在再問一次夏鬱:
“鬱寶,如果我不太想把內容剪輯到一兩個小時,就按照我原本的計劃,我剪輯成四個小時。莊導說,可以參加電影節、參加評獎、但上映是一個問題!你覺得有可行性嗎?”
戴承弼很認真。
“四個小時嗎?文藝片?”夏鬱想了想,她看過的電影,少有三個小時以上的,但也不是沒有,老爺子拍攝的《逃生》《血梅》都在三個小時左右。
但老爺子這番話,也不是沒有道理,這是逆時代的、逆潮流的——但文藝片這種電影,本來跟當下的商業、科幻片、賺錢,不就背道而馳嗎?
“撇去上映、盈利這些因素,只要能夠過審,別說四個小時了,五個小時,又有什麼不行呢?”夏鬱也非常認真的回答,“但是如果真是四個小時,我認為就有些拖沓了。”
她說,“至於四個小時,到底會引發什麼樣的內容爭議?這不都看你的劇本、看你的故事、你的電影、演員演技、導演功底?文藝片,本身能夠賺錢的就不多。不是嗎?”
“我這不是怕……影響不好,這投資下去了,本都掙不回來,咋整?”戴承弼糾結。
“呵,你還知道糾結了,但回不回本這個問題,如果是十年前的夏鬱工作室,我覺得肯定是要重點考慮的。但十年前,《畫地為牢》時期,我們都願意頂著回不了本、過不了審的風險,投資。現在,又不缺這點投資,你到底害怕什麼呢?是害怕回不了本,還是——怕砸手裡了?”
夏鬱接過戴佳遞過來的茶壺,給老爺子斟一杯茶,給自己也倒了一杯。
距離拿下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已經過去三四年,這幾年,除了一部《失戀》,戴承弼就沒有其他作品,就是在打磨這部《大象席地而坐》。
這幾年夏鬱不在華夏,沒了“後臺”,圈裡的導演,可沒少發黑通稿挖苦他。
什麼“江郎才盡”,
什麼“吃軟飯”,
什麼“如果沒有夏鬱,戴承弼就是三流導演”。
這也是戴承弼為什麼拒絕繼續跟夏鬱合作,一部分原因。
確實前面三部電影,因為夏鬱的關係,他收穫的前所未有的話題、票房。
可能夠拿下幾個最佳導演獎,除了他自己,誰能否認他的本事?
但別人就不挑這件事,就說你靠夏鬱,沒有夏鬱,你哪裡來的資源?
這也讓戴承弼一度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這類通稿,鬧得不大,有陶棠在,也會很快被壓下去,但那些人的目的就是想噁心他。
想要趁夏鬱不在,給戴承弼埋一根刺。雖然夏鬱跟戴承弼關係沒有被影響到——畢竟關係在這裡,都一家人了。戴承弼不會小心眼到因為這個遷怒夏鬱,卻激發了他的鬥志。
“你們不是說,我離了夏鬱,什麼都不是嗎?我就證明給你們看!”
但話是這麼說,真要踏出這一步,他還真有些忐忑、躊躇、首鼠兩端。
跟夏鬱,他也不用那麼要臉:
“怎麼不怕?我就是想拍部好的、順便打他們的臉!”
“知道怕——還可以,但誰說拍電影就一定能全面成功?票房、口碑、獎項有一個就不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