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攬玦拜了聖上道,“那是咱們叔侄倆有默契,您若是與百姓也有這樣的默契那可就完美了。”
皇上聽見此言,眉頭緊皺,不知蕭攬玦的葫蘆裡又賣了什麼藥。
“皇叔有什麼話直說便是,朕洗耳恭聽。”皇上謙虛道。
蕭攬玦突然變得正經起來,“近日京城天氣惡劣,終日大雨不絕,以東的安寧鎮因為地勢低窪,澇水難以排出,發生了澇災,皇上你可知情?”
這件事皇上身為一國之君,這事又發生在天子腳下,他自然是知曉的,這幾日的摺子有好幾個說了這件事,不過他以為安寧鎮人口稀少,加上那處之前也發生過好幾次澇災都被當地的知府整治好了,如今他自然也不擔心什麼。
“原來皇叔是為此事而來,這事朕這幾天倒也是聽過,還沒來得及...”
“還沒來得及?”蕭攬玦見皇上這般為自己找理由,忽的一陣怒氣上來,冷不丁地打斷了他的話,“皇上已經到了而立之年,若是心中還沒有百姓,對百姓遭遇的苦難沒有一絲憐憫,那皇上可得好好反思一番了。”
皇上不可相信地看著囂張的蕭攬玦,他向來性子直爽,說話從來不拐彎抹角,但沒想到他已經給到了這樣目中無人的地步。
以前皇上還小,蕭攬玦作為輔國大臣,他自然事事都順著他,可如今他已經到了自己處理事情的年紀,他還是一味地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
皇上的反骨長了出來。
“皇叔怎知朕的心中沒有百姓?朕的心中若是沒有百姓又怎會關注此事,近日京中事物雜多,朕總得一件件處理吧,再說,這幾日明軒大將軍將要歸來了,朕還要好好準備宴會,為他接風!”年紀尚輕的皇上知道若是一直與蕭攬玦討論民生的事情,一定會激發兩人之間的矛盾。
蕭攬玦一笑,他倒是聰明,急著將話題轉移到別處。
“所以皇上是覺得為林明軒接風比百姓的安危更重要?”蕭攬玦反問,語氣裡滿是責備。
這樣的責備皇上面對了很多次,蕭攬玦是輔國大臣,也是他的皇叔,雖然小時候他害怕他的指責,但現在只有反感和不屑。
“明軒將軍多年來戍守邊關,勞苦功高卻從來沒有怨言,是百姓的大恩人,他回來朝廷理應為他接風,想來皇叔也不是忽視功臣之人吧?”皇上不滿道。
“好好,那皇上便好好迎接大將軍,百姓的事我來管。”蕭攬玦要是再不收場,簡直要急火攻心了。
他說完話便離開了大殿,皇上一臉得意,蕭攬玦反思到,難道真是自己老了,當年那個乳臭未幹的臭小子真的長大了?
他深知他只是大楚的輔國大臣,沒有過多幹預皇上抉擇的權力,但他無時無刻不希望皇上可以成熟一些,對百姓仁慈一些。
不過林明軒那小子在邊關待得好好的,突然回來做什麼,他想到了林月然,蕭攬玦知道林明軒很在乎林月然,他唯一的姐姐。
當年林明軒離開平西候府去邊關的時候才15歲,他雖然武藝高強,是打仗的能手,也有一番熱血鬥志,但離開的時候還是對林月然依依不捨,家人勸了好久才肯分開。
林明軒進京的那天,鑼鼓喧天,似乎舉國上下都在迎接他歸來,這些年,不管是老百姓還是王公大臣都將他戍守邊關這件事想得神聖偉大,把他尊奉為大楚的神。
雖說他的位置的確重要,若是外敵來犯,沒有他的守護,大楚將會經受大詰難。
但蕭攬玦卻覺得,一個人站在什麼位置就該做什麼事情,他既然拿著將軍的榮譽就該做將軍該做的事情。
林明軒先是進宮見了皇上和太皇太後,然後才回了平西候府,他終於見到了心心念唸的林月然。
可林月然似乎沒有他想象中過得那麼好,也沒有他想象中那麼快樂。
她穿著簡單的衣服,頭上的飾物也不是那麼出彩,神情更是沮喪,甚至沒有一點笑容。
在見到林明軒的時候,她突然撲了過去,抱著就哭了出來。
"姐姐,你這是怎麼了,誰欺負你了?"林明軒憤怒問道,林月然長這麼大,他從來沒有見她在自己面前哭過。
林月然擦了擦眼淚,從弟弟懷裡掙脫了出來,輕聲道,"你回來了就好,姐姐就是許久未見到你了,一時激動,"說完她頓了頓,將腦袋轉到一旁,繼續哽咽道,"姐姐是平西候的嫡女,這天下有幾人能欺負啊,放心吧,姐姐沒事。"
林明軒半信半疑,將林月然的腦袋轉了過來,他看著她哭得那般梨花帶雨,猜想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不對姐姐,你騙人,你我姐弟多年,我怎會不知你的脾性?有委屈一向不說,自己獨自承受著,你告訴我,誰欺負你了,就算是皇帝佬,做弟弟的也幫你把仇報了!"林明軒大聲吼道,眼睛裡冒著火氣。
林月然突然害怕地捂住了他的嘴,"你胡說什麼呢,這話可不能亂說,要是傳到聖上耳裡,你會沒命的!"
“姐姐莫怕,你要記住,在大楚我們無需懼怕任何人,”林明軒微眯著的眼睛深處閃過一絲可怕的光芒,接著說道,“包括聖上。”那幾個字雖然說得很小,但很有力道,似乎可以將萬物都穿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