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雯臉色緋紅,沖他說:“爸,這圖樣你照著做就行,我都是想好了的,可不能省材料,前面的擋板和上面的牌子,等著得去噴個畫,弄個招牌什麼的,看起來也正規。”
張愛國點點頭說:“還是我閨女想的周到,讀過書就是有想法。”……
張愛國動作很迅速,國慶節後兩天就把做麻辣串的餐車突擊趕製出來了。
生活有了奔頭,這動力就是足,第三天兩口子突擊到市場賣託盤,一次性餐具,還有竹簽。
什麼爐具、夾子、漏勺都準備好,作料器具一應俱全,第四天在家串了一天串兒,晚上就推著去了西門。
當晚沒什麼事的親戚都去了,算作是第一天捧場,順便看看有什麼情況也好幫忙。
事實上,炒菜的地攤之間競爭很激烈,甚至他們會僱一些十六七的年輕人當街拉人去吃飯,彼此之間的競爭火yao味很濃。
只是他們看到麻辣串的攤位,卻認為這些不過是零食而已,強不了主菜的地位,所以對張愛國的敵意並不大,這方便了他在這塊地皮上站穩腳跟。
初一開始是無人問津的,但是耐不住強大的捧場團隊的支援,所以看起來很忙碌,有些人就好奇了。
有些樂於嘗試新鮮事物的年輕人,就湊過來邊看邊問,五毛錢一串的價格乍聽不算貴,又不少人樂的嘗試一下口味,所以第一天開張,沒有理想中的那麼火爆,但是買賣也不錯。
夜市要開到很晚,所以捧場後援團有部分早早的就回去了,至於今晚能賺多少錢,就等張愛國兩口子回家算計才有數……
第二天利潤出來了,兩口子自然沒敢隨便跟人交底,不過他們跟女兒說了,這女兒轉身又跟弟弟說了,於是林俊感慨了一句:
“我勒個去,一晚上淨賺兩三百,怪不得聽那起家早賣麻辣串的說一年十萬很輕松,感情不是吹牛啊……”
國慶這幾天,明明秋後了,氣溫居然有點還想熱幾天的意思,可國慶一過,秋風一起,氣溫立馬就降了。
時間越來越靠近新一年,新的漫畫雜志也漸漸的被使用者所接受,按照林俊的設想,在創作內容上有了一些避諱之後,老師和家長對漫畫的態度也不是太抵觸,而且針對的又是十到十四五歲的孩子,這個年齡學習壓力也小一些。
然而有一利必有一弊,家長和老師滿意了,內容林俊看了看卻總覺得中規中矩的,沒有太出彩的地方。
沒了發散的思維,創作起來束手束腳,你還能指望能做出什麼驚世駭俗的傳世之作?說不得林俊就得想點辦法,弄點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出來,撐一撐場面。
可真要林俊自己原創,他也不是什麼大師,並沒有多大的把握,還是照搬後世的作品比較可靠。
抄國內的作者的作品,林俊心裡有些障礙,畢竟很多人寫書之前,過得都不怎麼樣,沒準指不定就這一個翻身的機會呢,自己提前搞出來,豈不是斷人活路?
這萬一會不會損陰德,還真不好說,重生這種事都發生了,小心總是好一些的。
不過抄外國人的,他絕對抄的心安理得,尤其是小rb的,他們欠咱們華夏兒女的多了去了,自己從他們身上提前討回一些來,天經地義啊。
而且對於rb人,他也不用擔心陰德陽壽的問題,rb的閻王,能管得了中國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