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四章 父母的道路

不像西方的親子關系那麼隨和,兩代人只見可以平等的對話。現在他能跟父母講道理,互相討論問題,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了。

要知道在其他的家庭,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都是簡單而粗暴的,大人遇到的事情從不會對孩子說,也不會給他們講解這其中包含的道理,然而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父母就會呵責、訓斥,甚至打罵。

為什麼中國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那麼不聽話,要麼就那麼的呆滯木訥?還不是因為這種毫無遠見的教育方式!

在小的時候從未給孩子灌輸一些成人世界的規則,不給他們講述什麼叫責任,只希望他們能老實聽話,別給大人添麻煩。

等長大了,要麼依然跟小的時候一樣呆滯,被教育成一個死板的木頭,要麼突然受到社會的沖擊,在五彩斑斕的現實中迷失自己,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迎接世界的沖擊,迅速的變成跟以前截然不同的另外一個人。

想到這裡,林俊不由得心中燃起一股仇恨,既恨那些年紀輕輕,卻不知天高地厚只會肆意妄為的人,又恨那些忽視、甚至放任,造成他們變成那樣的家長以及老師!

人是群居動物,一大堆人湊在一起,總會産生矛盾,就是三五歲的小孩子,也有吵鬧起來互相推搡的時候。何況是十四五、十六七,身形已經張開的青春期少年們?!

誰教過他們如果同齡人起了沖突該怎麼辦?是老師還是家長教過這些?沒有,所以怎麼辦?惡語相向然後拳打腳踢!

鬧起來之後,鬧到老師那裡之後,只會得到一個打架不對的評論然後雙方各打五十大板!甚至幹脆把家長叫來,扔給各自的父母處理!

向著自己的孩子的,必然會不依不撓,膽小怕事的,肯定會把自己孩子揍一頓!有誰真正告訴他們應該怎麼辦?

林俊想起上輩子,十六七歲的時候,有個相熟的談的來的朋友,就是因為他的一個同學跟別人起了沖突,雙方各自叫人去壯聲勢,林俊的好朋友也被叫去湊人數,結果兩群人發生了鬥毆,他在混亂中被人刺死!

每每想起這些,林俊就很痛恨這種冷漠、僵硬的親子、師生關系!至少至少,不能讓自己身邊的人,被父母和老師教成傻子!他這麼對自己說……

屋子裡的氣氛一時間有些沉悶,母親張愛華瞪了林建國一眼,可惜對方無動於衷,她又在地下恨恨踩了自己男人一腳,林建國嘴角微微抽了一下,卻還是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扶著腦袋裝腔作勢。

沒辦法,張愛華只能清了清嗓子,說道:“小俊啊,其實媽也考慮了很多了。你說人要活著,就離不開衣食住行,這賣衣服排第一位,而且本錢小有本錢小的賣法,本錢多有本錢多的賣法,實在是最合適不過了。

咱們平陽這麼多人,就咱家這情況一年還得買兩件衣服呢,還愁賣不出去。至於後面的食、住、行,可就不是那麼好做的了。

你爸跟我都沒學過廚師,做的飯也就將就,房子咱家可沒多餘的,賣腳踏車摩托車,咱家可做不來那麼大買賣,可不就得賣衣服嗎?”

林俊聽了很欣慰,老媽能想到衣食住行可見也確實動腦子了,不過畢竟眼界有限,兩口子活到現在平陽都沒出去過幾次,林建國當年雖然當兵在外地待過一段時間,可那是在山旮旯裡,比平陽還不如。

指望他們變成經商的器材,那恐怕今生跟上輩子也沒多大區別了。

“老媽,你能想到這兒,也很難得了。不過我還是得提點一下,做事情要有長遠的眼光,就拿我們上學來說吧,如果有一個目標,比如將來一定要考上複旦或者南開並以之為目標,努力學習的話,雖說不一定成功,但是也不會毫無緊張和壓力,隨時可能被其他的事物吸引了注意力,耽誤了學業。

雖然立志的不一定都能成功,但是至少比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要有幹勁。”

“就拿賣衣服來說,剛開始資金緊張,只能在街上擺小攤,賣得好,三五個月下去賺了錢,在東拼西湊借一些,就可以盤一家店面下來。

這之後除了買賣的本錢還要支付房租,位置好的租金自然就貴,經營好了假若也成功了呢?有些人恐怕就安於現狀了,有開拓精神的人,則會選擇再開一家分店。

咱們這房店區畢竟只是平陽市區的一小塊地方,方圓幾十裡就一條商業街,中心區要繁花得多,光商業街就十幾條。

如果經營得當的話,開個三五家分店都盈利,就完全可以去服裝廠包工,做衣服貼自己的牌子。那個時候就可以形成自己的品牌,幾年之後做大,成為國內的數得著的服裝生産銷售商。這,大約就是從事服裝行業,應該走下去的道路。”

在場的人聽了林俊的一番話都震驚了,任誰也沒辦法把擺小攤的和服裝品牌聯絡到一塊兒,難道說這就是成功者和凡人之間的鴻溝嗎?

林俊卻不管他們,自顧自的說:“可惜啊,自從國家允許私人進行商品販賣以後,從事的最多的就是賣小吃的和賣服裝的,可真正能做大的有幾個?”

……

為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我這個大齡兒童厚顏求收藏和推薦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