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你覺得後世的練兵之法真的適合咱們大明?”
回去的路上,朱標還對剛才看到的那些影片,有些難以置信。
大明,真的能打造出那樣強大的軍隊嗎?
老朱拍了拍朱標的肩膀道:“有啥不適合的,後世之人是一人一個腦袋一雙手,難道咱們大明百姓就不一個腦袋一雙手了?”
“其實,你要這樣想。”
“咱們大明打仗,火器為輔,肉搏為主,大明士兵在力量,耐力,體力上,可以說比後世那些兵卒還要強。”
“只要訓練得當,咱有信心,咱們大明計程車兵不比後世的弱!”
儘管老朱說得信心滿滿,朱標還是不太相信。
光是那堅毅的目光,那精氣神,都不是短時間能訓練得出來的。
“那小子說,買的練兵書籍明天能到,明日你記得過去拿。”
老朱想了想,又叮囑道:“還有,上次朝會給兵部說了要進行軍隊改革,你得好好盯盯,軍權乃是重中之重,千萬馬虎不得!”
“還有,等練兵之法拿到手以後,你親自去軍中組建一支新軍訓練,哪怕你不帶兵打仗,也要在軍中擁有威望!”
朱標點了點頭,表示記住了。
兩人剛回到御書房,就聽人稟報,說宋濂求見。
老朱揮手,讓人把宋濂給帶了進來。
宋濂恭恭敬敬的給老朱還有朱標行了一禮:“臣拜見陛下,拜見太子殿下!”
老朱淡淡的問了一句:“宋學士,可是雄英那小子又惹禍了?”
洪武九年,老朱封宋濂為翰林學士承旨(官職),洪武十年宋濂告老還鄉,頤養天年,洪武十一年又被返聘回來教導雄英,他的官職一直沒有被取消。
不過,雖然宋濂官職還在,但他除了教導長孫殿下以外,不過問朝中之事。
人老,就越懂得趨利避害。
老朱也喜歡像宋濂這種懂得明哲保身,辭官讓權之人。
若是不這樣,上次胡惟庸之事,別說宋濂孫子兒子能保住性命,就連這老傢伙也會被自己給砍了。
宋濂搖了搖頭:“殿下聰慧,乃是老臣見過最聰明的孩子,並且最近一段時間,殿下在課堂上的表現良好,而且還幫老臣維持課堂紀律,監督其他學子的學業。像個小大人一樣。”
聽到宋濂誇獎朱雄英,老朱忍不住得意的笑出聲來。
哪個家長不喜歡聽到老師誇獎自己家的孩子?
宋濂繼續說道:“老臣此處前來,是想跟陛下商議,看能不能在城中建立學堂,教授新學?”
老朱一怔:“新學?”
朱標在旁解釋道:“雄英把我書房那本《十萬個為什麼》偷偷拿給了恩師,恩師又學習了拼音識字。”
“恩師把拼音還有三字經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小知識編輯成冊,做成了給幼童啟蒙的書籍。”
老朱聞言,給宋濂投去一個大大的讚許。
“不僅如此。”宋濂又給老朱行了一禮:“老臣跟研究院那三十二名學子有過交流。”
“透過他們,老臣才發現,這萬事萬物都是一門學問,如果在繼續只學習四書五經,拒絕這些新學……”
“老臣覺得,未來學子們,完全就跟不上大明的發展。”
“那時,大明會缺少許多能勝任各種崗位的人才,會拖累大明發展的步伐。”
“與其未來缺人才,還不如從現在就開始培養。”
“所以,老臣才會貿然前來,請求陛下能在城中開辦學堂,教人新學!”
老朱頷首道:“愛卿說得不錯,大明未來會發展得越來越好,需要的人才會越來越多。”
“新學……,這新學必須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