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章 反間不行,和合之道

反間計,為三十六計之一。

“反間”二字最初出現於《孫子兵法》的用間篇。孫子在書中還特地指出,用間一共有五種手段,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此處的反間特指策反敵方的間諜為自己所用,也包括故意散佈假訊息讓敵方間諜帶回去迷惑敵方。

隨著時代的發展,“反間”二字的內涵不斷豐富,只要是策反敵方的大將高官,都算是反間之列。說石亨獻策反間計其實不太合適,更為合適的說法應該是反反間計。

因為石亨的計劃是假意與孛來交好,透過反出明朝的手段獲取孛來的信任,進而打入敵人內部,為來日大明北出草原奠定基礎。

不得不說,這個計劃異常兇險,朱見濟哪怕是僅僅看著文字描述,都能夠感到其中危機四伏。一著不慎,勢必身首異處。這石亨,果真是個異數,這種辦法都敢想出來。

石亨提出這個計策來,也有他自己的理由。

其一,今年早春以來,孛來遣使與石亨溝通,請求廣開榷場,同時在書信中挑撥石亨與中央的關係,勸他早投草原。此後二人書信不斷,關係熟絡,如今這些書信石亨都原原本本地交到了朱見濟面前。其二,眼下百官參他的奏章不絕,孛來勢必有所耳聞,眼下北投草原,孛來的猜忌懷疑會降到最低。

石亨與孛來來往的書信朱見濟只瞥了一眼而已,頗為識趣地,朱見濟沒有去問為什麼半年前的書信石亨現在才送來,也沒有去問所有書信都送來了嗎,更沒有問上面文字都真實可信嗎。

這就是明擺著的私通外國,朱見濟若是要治石亨的罪現在就可以讓錦衣衛把石亨逮捕而來。但是,朱見濟不敢,若是將石亨真的逼反了,朱見濟承受不起這個代價與損失。無論是對大明朝而言,還是對他自己而言。

石亨膽敢將把柄送過來,其實就表明其擁有與草原勢力交結的能力,隨時都可以反出大明,以其號召力,朱見濟不敢想象多少人會隨他而去。如今他遠在邊疆,身邊都是親兵守衛,朱見濟沒有這個信心在不驚動石亨一系的情況下拿下石亨。

不可打草驚蛇呀!朱見濟搖了搖頭,自繼位以來,他還是第一次如此瞻前顧後,畏首畏尾地。如今哪怕是對石亨有著再多的不滿,朱見濟也只能夠吞下這個苦果。

對了,石亨在密奏中還點明瞭之後計劃,稱自己會做一些違背國法之事,都是為了取信於孛來,但是絕不會殘害生民,待孛來授首後,甘願自絕於天子面前以贖罪。做下違背國法之事,朝中針對石亨的彈劾勢必更甚,天子可順勢擒拿他在京家人,必要時刻甚至可以殺之。局勢不可收拾之際,石亨順勢北投,進而打入敵方內部。

朝中惡鬥到這個地步,不說是朱見濟一手造成,但是也與朱見濟脫不開干係。眼下石亨都已經設計好了未來之事,條條框框地列出來,要朱見濟遵照執行,簡直是離譜,究竟誰是皇帝,誰是臣子,朱見濟一口的牙都快要咬碎了。

到了這一步,石亨就像是一個隨時會爆炸的火藥桶一樣,看似兇險,但畢竟並非全然無法挽回。只要能夠壓制下眼下的朝中惡鬥,將石亨賺回北京城,到時候要殺要剮就全在朱見濟一念之間。

石亨的反間計,哪怕是再巧妙,成功的可能性再高,朱見濟都是不可能遵守的。這個辦法,有些類似於周瑜打黃蓋,成功的前提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只不過人家黃蓋就是一介武將而已,現在石亨可是大明前總兵官,三軍統帥,原本應該由黃蓋去做的事情卻變成了周瑜去做,這像話嗎?大明最高軍事長官叛變投敵,朱見濟可承受不起這個壓力。全是胡鬧!

朱見濟將這封密奏壓下,哪怕是最親近的彭時等人都沒有給他們看。同時親自回信,要石亨將一切行動推遲暫緩。此事茲事體大,你之前剛剛受到朝廷超越常規的禮遇,僅僅是在外數月不得迴歸北京,由此心生不滿而打算反出大明,孛來一定存疑,到時候計敗身死,徒為天下笑耳。且你反出草原,孛來不可能去位讓你當韃靼太師,得來的虛銜如何比得上眼下實權,處處受冷眼,為人看不起。最後,朱見濟作出承諾,在年前一定讓石亨迴歸中央,重授總兵一職。

在寫回信的時候,朱見濟心思混亂,錯漏訛誤頗多,塗抹眾多。整張回信看著無比凌亂,小學生作業都比這個好。不過朱見濟也管不上這些了,匆匆寫完之後,就吩咐侍衛乾清宮的一隊兵士連夜送往石總兵處,要求一路上換馬不換人,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送過去。

侍衛們見朱見濟語氣凝重,雖說心中好奇,只是不敢耽誤,領命而去。宮裡的事情向來瞞不住人,更不要說朱見濟身邊到處都是眼線。他們如何去想朱見濟暫時也顧不上了。

送出回信後,朱見濟一夜未眠,輾轉反側,次日的早朝根本沒有一點的心思。熬過了早朝,朱見濟在乾清宮內召見總兵官範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乾清宮很大,有幾十個房間,平日朱見濟選擇召見臣子的地方都是大殿,高高在上,最是能夠彰顯自己的威嚴。而這一次,朱見濟選擇召見的地方則是書房,不僅如此,朱見濟更是一身常服,並準備了兩張蒲團,中間排放著一張桌子,正襟危坐,等候範廣的到來。

書房內,除卻朱見濟之外,另有三人在側,一是司禮監少監許源,二是御馬監太監郝義,三是錦衣衛僉事劉敬。

許源和郝義都是郕王故舊,是朱祁玉的親信。朱見濟沒有能力對宮中宦官集團進行大清洗,只能夠分化瓦解,挑來挑去,許源自身資歷足夠,是司禮監少監。之前也不曾與朱見濟交惡,正是一個合適人選。這些日子他常伴朱見濟左右,宮人都明白,這許源日後勢必取代王誠的地位,如今東廠的各項職務王誠已經放手讓許源去幹了。

至於郝義為什麼在這,則是因為他掌管宮中御馬監,手握一定的軍事力量,眼下局勢緊張,撲朔迷離,關鍵時刻還是軍隊讓人放心。朱見濟需要保證自己能夠掌握一切的軍事力量。

最後錦衣衛劉敬就不必多說了,與畢旺二人分掌錦衣衛南北鎮撫司。雖然職位稍遜畢旺一籌,卻更得朱見濟歡心,更受重用。劉敬也是一個實權人物。

有此三人聽命,廠衛即聽命。如今將此三人留置在身邊,目的也是再明確不過,此事文官集團能夠不參與最好就不要參與了。事情已經非常複雜了,讓文官參與其中只會讓事情變得愈發不可收拾。

朱見濟都能夠猜測出文官們的回應,一定是讓朱見濟即刻誅殺石亨,以正威嚴,這種建議一點用處都沒有,不過是擾人耳目而已。

石亨獻反間計,朱見濟不可能一直瞞下去,紙如何能夠包得住火,該說還是要說。如今,趁著範廣不曾到來,朱見濟先行與他們三人提起此事,並且點明此事除他們三人之外,朝中文武百官並無一人知曉。

天子透露機密,三人又喜又驚,在短暫的喜悅過後,三人都嚇出了一身的冷汗來。此事竟然已經惡化到了這個地步了嗎?

三人不敢猜測朱見濟的心思,這事即便是他們也不願牽涉太深,一個不小心就把自己陷了進去。許源見禮道:“陛下今日召見小人前來,不知所為何事,敢請明示!”

朱見濟也不和他們打啞謎,省得提出來的建議不合自己的心思,道:“方今國家正處危急之間,最是需要小心謹慎為上。此事無甚多說處,石亨絕不可反投草原,若是假降成真降,大明顏面何在,朕的顏面又置於何地?”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