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二章 紛至沓來

從整體上講,伊萬國艦隊很有時代感,或者說是時間銘刻的滄桑。不管是看上去極為威猛的“彼得大帝”號,還是那幾艘伴隨的驅逐艦,與資訊化時代顯得格格不入,更像是工業時代初期,也就是蒸汽時代的產物。

其實,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伊萬國的真實情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大歸大,卻不強。

相比之下,大不列顛在本質上跟伊萬國沒多大區別,只是在面子上,顯然要比伊萬國做得好得多。

在兩艘002型之前,大不列顛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與“威爾士親王”號是全球最新的兩艘航母,也是大不列顛海軍的標杆。雖然在脫歐之後,大不列顛的經濟有所好轉,沒把建成的“威爾士親王”號拿去兜售,但是隨著由花旗發起的“再工業化”帶來的變化,也就是全球秩序大洗牌,大不列顛未必能夠繼續維持兩艘航母。早在兩年前,大不列顛就把“威爾士親王”號列入了出售名錄。只可惜,到現在也沒有賣出去。不是說沒有買家,至少白象就表示過濃烈興趣。關鍵還是價格,大不列顛要原價出售,而且算上了設計費用,還要搭上所有艦載飛機,總價格超過一百億綠幣。顯然,拿得出這麼多錢購買一艘航母的國家,未必需要進口航母。對於沒有能力建造航母的國家來說,恐怕也拿不出這麼多錢,更別說購買其他戰艦還需要花費幾十億綠幣。

因為一直沒有賣掉,所以大不列顛海軍只能讓“威爾士親王”號處於最低戰備狀態。

這樣一來,大不列顛海軍拿來充門面的就只有“伊麗莎白女王”號了。

早在半年前,得知華夏將組織艦隊進行環球航行之後,大不列顛海軍就讓“伊麗莎白女王”號回港,提前進行維護保養。按照大不列顛當局安排,在華夏遠航艦隊到達後,海軍派出“伊麗莎白女王”號全程伴隨,直到離開北大西洋。如果跟華夏當局談妥了,還將陪同華夏遠航艦隊參加皇家海軍閱艦試。

只是,到目前為止,華夏當局還沒有就大不列顛發出的邀請給出正式答覆。

相比之下,大不列顛艦隊低調得多,除了盯住伊萬國的那艘核動力巡洋艦,並沒有做其他事情。

如果說,在一百多年前,大不列顛憑藉首先實現工業化獲得全球霸權,依靠稱霸兩百多年積攢起的家底,還有能力跟新興強國抗衡,甚至算得上是世界一極,那麼現在的大不列顛連日暮西山都算不上。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公認的核大國,不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大不列顛早就淪落為三流國家了。單純從維護國家安全的角度看,大不列顛根本不需要“伊麗莎白女王”級這樣的航母。幾艘戰略核潛艇,幾艘攻擊核潛艇,加上一些水面戰艦,足夠維護大不列顛的安全。

保留一艘航母,還圍繞著航母打造一支艦隊,更多的是為了充面子。

要知道,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都擁有航母,哪怕伊萬國的那艘航母恐怕再也無法駛出軍港。如果大不列顛沒有航母,沒有由航母提供的全球到達能力,那麼大不列顛的國際地位必然會一落千丈。用保守黨首相的話來說,如果大不列顛海軍沒有航母,拿什麼維護在世界各地的利益?

問題是,這種狀況還能維持多久?

二十多年後,當“伊麗莎白女王”號壽終正寢之後,大不列顛還有能力建造一艘替代的航母嗎?

沒有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也許也沒有幾個人去思考這個問題。

在大不列顛與伊萬國的艦隊到達之後,花旗海軍的“文森”號航母戰鬥群才姍姍趕到。

只是,“文森”號航母戰鬥群沒有到塞德港外面示威,而是首先與“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群會合。

與此同時,伊萬國海軍的“彼得大帝”號去了地中海東部的軍港。

顯然,伊萬國很有自知之明。在這個舞臺上,主角有兩個,一是華夏海軍遠航艦隊,另外一個是花旗海軍的航母戰鬥群。如果說,大不列顛憑藉跟花旗的同盟關係,還有資格成為頭號配角,那麼伊萬國海軍艦隊也就只是跑龍套的了。現在主角都到了,那還有什麼理由賴在舞臺中間不走呢?

“文森”號航母戰鬥群是有備而來,而且就是衝著遠航艦隊來的。

喜歡戰爭世界請大家收藏:()戰爭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